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海归不再扎堆“北上广” 二三线城市大有可为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日期:2013-11-01 浏览

  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显示,近年来,中国留学人员呈现加速回国的态势。近5年回国的留学人员达到近80万人。特别是2012年,回国留学人员达到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6%,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回国潮”。报告分析,中国留学人才回流高潮即将“全面爆发”。

  在这样一轮回国潮中,许多海归的选择日益趋于理性。一线城市高昂的创业生活成本、僧多粥少的城市资源、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让这些海归不再扎堆“北上广”。随着城市发展差距的缩小,许多海归选择了对高层次人才求贤若渴、拥有一系列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宽松的二三线城市。

  “北上广”不再是惟一选择

  “曾经我也有去北京、上海工作的机会,但综合考虑后我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成都。”刘畅说,“一方面因为自己是成都人,方便照顾家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北上广"竞争激烈,创业难度相对较大。成都虽然是二线城市,但在中国西部地区比较发达,机会也多,生活相对舒适,创业和生活成本低很多。同样的人才成本,在成都的效价比和产出比要高很多。”

  多年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一直是海归们的不二选择。多元的文化氛围、密集的人才和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跨国巨擘和行业龙头企业的密集驻扎、优越的地理位置……这些都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海归们把“北上广”作为回国的第一站。

  然而,近年来随着一线城市高房价、高物价、高压力、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大城市病”愈演愈烈,尤其是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的不断提高,许多海归创业者把目光投向了二三线城市。

  数据显示,在日前公布的第十批中央“千人计划”名单中,98名入选者中仅有26名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份一跃成为中央“千人计划”的人才大省,湖北、安徽、河北、吉林等省也日益成为海归们的重要选择地。

  “近年来,海归的创业地点正在逐渐由"北上广"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向二三线城市流动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

  二三线城市发展空间广阔

  海归创业者向二三线城市的转移,既得益于这些城市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也得益于它们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为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各地陆续出台了十分优厚的扶持政策,如无锡出台的“530”计划,为海外人才创业提供3个“100”:100万元启动资金、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武汉出台的“黄鹤英才”计划,对入选的创业领军人才,按项目给予300万-500万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像江苏“双创引才”计划、 内蒙古“草原英才”工程、广西“八桂学者”、宁夏“百人计划”、陕西“三秦学者”计划、黑龙江“引才计划”等地方引才政策密集出台,为这些城市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增添了政策保障。

  除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扶持政策外,各地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这一点,第四批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成都金桨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刚深有体会:“其中最突出的是留创园在引进企业的时候对企业进行创业环境和场地的规划,并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包括房租补贴、帮助解决子女就学、帮助申请创新基金和地方"百人计划"等,相对"北上广"一线城市,我们获得的支持更多。”

  二三线城市为海归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毕业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博士后朱浩君2008年在北京创办了中丹康宁(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2011年,经过综合考虑后,他来到内蒙古包头留学人员创业园,创办了包头市中丹康灵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到这里才一年多时间,我们就和内蒙古科技大学联合成立了工程中心,建立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今年我们一次性招收了5名研究生,为公司科研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朱浩君说,“这一切以前在北京是很难想象的,而在包头我们却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早在9年前就回到天津创业的汪群杰如今已小有成就。2004年,当大多数海归依然习惯于扎堆“北上广”时,在美国洛杉矶洛克化学研究所修完博士后并在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工作多年的汪群杰却毅然选择回天津创业。如今,他创办的天津博纳艾杰尔科技公司发展迅速,在高性能色谱分离材料和色谱柱细分行业领域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产品畅销北美、亚洲、非洲等多个国家。“虽然不在"北上广",但广阔天地依然大有可为。”汪群杰说。

  总部经济模式受推崇

  由于灵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发展定位是做一家国际化大公司,如今的刘畅依然会经常飞赴北京、上海等地。

  “"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有其天然优势,要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不可避免要来这里。”刘畅说。

  如今的朱浩君也经常往返于北京与包头两地。北京是营销中心,包头则是研发中心。这一模式被他称为北京总部经济模式,不仅为公司节省了不少人力成本,也便于企业更好地开拓市场。

  而这种模式也越来越受许多海归创业者推崇。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建立小型的总部公司,而研发、生产、销售等基地则设在二线城市,既降低了创业成本、提高了生活质量,又不耽误市场推广。

  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孙刚在多稳态液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并于2007回北京创立了汉朗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几年后他把总部迁到苏州,成立了苏州市汉朗光电有限公司,建立了苏州市纳米多稳态液晶的产业化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随后,他又在南京设立了OEM生产基地。如今,孙刚往返于北京、苏州、南京三地,立足全国市场打响公司品牌。在这种布局下,汉朗光电巩固了与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全面建设了世界级产业链,开启了新型多稳态液晶的巨大市场。

  “目前欧美等国经济发展放缓,相关产业的投入和增长率也相应变慢,而国内广阔的市场规模和"人口红利"等因素,也在推动一些海外人士到中国寻找资金和市场。从家庭和事业发展多重角度考虑,未来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将是一个大趋势。”刘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