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五中的阳志长教了32年的数学课,今年2月17日春季开学的第一课是他以正高级职称的身份给高中生上的一节课。
和阳志长一起,湖南今年有19位中小学教师评上了正高职称(株洲8位,常德11位),公众对他们的一个称号是“中小学教授”。在此之前,湖南小学教师的职称中级就到顶,中学教师则是副高级到顶。
“大改我们怕出问题,小改的话我们有很大的操作空间。”阳志长说,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
2月17日下午两点多,株洲县五中325班的高二学生上新年第一堂数学课,这也是阳志长晋升为正高级职称后走上讲台的第一课。
课堂只用三分之一时间讲课
课堂看上去和平时没有太大的差别,几十个学生分成8排坐在教室里,墙上贴满着学生自勉的小纸条,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摆着一摞一摞的课本,让面积不大的课堂更显拥挤。
学习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已经开始,阳志长的课堂采取“1+1”的模式,即一节自习课加一节互动课,与此相配合的,是学校老师专门给学生制定的一份《学案》,这份大纲式的《学案》是学生的第二课本,里面制定了学生的整体学习方案。
课堂要学什么,难点在哪里,教室里的几十个学生已经了然于心。阳志长上课之前,他的学生已经通过前一晚的自习课掌握了基本内容,通过习题知道难点在哪。以前的晚自习是复习,现在成了真正的“学习”。
数学课开始之前,几个学生把他们提前做好的练习题誊写在黑板上,这节课要学习“圆的极坐标方程”,阳志长要讲的主要内容就在学生的这几个习题里面,40分钟的课程里,他只会讲15到20分钟,主要用来引导学生,其他的时间用来互动。
“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真正讲课的时间只占到大概三分之一。”阳志长希望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至课堂之外,他不给学生留作业,而是主张“把学过的东西加深内化”。
评定包括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株洲县五中党政办公室主任罗光义还记得,株洲的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安排得非常紧凑,株洲市教育局在2013年10月16日通知后,五中有两位老师报名参评。
想要评选正高级职称,除了教研能力之外,还要有足够优秀的教学能力,同时还需要获得学生和同行的认同。
株洲市教育局教师工作科副科长杨柳介绍,以前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主要看论文,改革后会将评价标准量化,采取全方面的评价标准。在整个职称评定的过程中,评价标准是统一的,程序也是公开透明的,老师知道评委们怎么看他们的材料。
具体来说,株洲市教师评选正高级职称的时候,集中评审占40%,这部分主要看候选人的个人材料,由同行专家评;实地考核的比重更大,占到60%的份额,包括现场听课、教师座谈、学生及家长满意度测评等内容。
株洲县五中参评的两位教师最终都通过了株洲市教育局这一关,但是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现场讲课中,两位老师中仅有阳志长通过。
最终湖南报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教育部19人,评定均获通过。
“职称评定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改变,关键在于如何建立专业的评价体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行政化很严重,存在只看形式、不看内容的弊端,改革的目的在于让评审制度以专业的方式进行,减少行政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