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认为,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和民生改善的战略举措,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出茅庐的大学毕业生感叹还不如农民工挣得多,但他会去搬砖吗?会心甘情愿去当技工吗?不会,他放不下身段,骨子里觉得“体力劳动不如脑力劳动”。职业教育很重要,但领导的子女会去读技校吗?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说,“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其实,别说领导的子女了,就连普通老百姓也是希望子女读个好大学,最好能出国留洋镀镀金。
什么样的人才会读职业院校?一般来说是成绩不好的,考高中、考大学无望的,家里又没门路的。不管是知识歧视还是身份歧视,在传统观念里,职业教育近乎成为“底层教育”的代名词。所以,尽管强调社会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但对年轻人来说,它的吸引力不大,只是别无他法的无奈选择。
即使读了职业院校,后续的上升空间也很有限。刚刚参加过全国记者证考试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道题,“有哪些人不具备申领新闻记者证的基本资格条件?其中就包括某中专毕业生目前任某都市报社会新闻部首席记者。”为什么?因为基本资格是大专毕业,所以学历就成了第一道“拦路虎”,尽管他很出色。正是因为“只看学历不看能力”,才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步履维艰,也造就了大批高分低能的人。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职业教育不仅能满足个人生计,还是机器大工业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经济发达、制造精良的国家如德国、日本等无不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德国,一个出色的职教毕业生可以拿到相当于大学教授的工资,更重要的是,在一般人心目中,教授与技工并无中国式的“高低”之分。
珠三角的“用工荒”还在蔓延,蓝领技术工人难招,已经影响了机械制造、IT电子、商贸物流等传统行业的发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创造人才红利已是大势所趋。办好职业教育对提升劳动大军就业创业能力、产业素质和综合国力,意义重大。就目前来说,抛开种种歧视,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是当务之急。
当然,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打通学历上升通道,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也是接下来必须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的。如此,职业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力,为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市场竞争力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促进经济体质增效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