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注重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培养双结合,强化团队培育——
今年35岁的赖玉平是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医学研究所教授。在华东师大工作不到3年,她已成功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我的成长离不开华东师大对青年教师发展的大力支持。”赖玉平说。
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源于华东师大一贯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未来5年是华东师大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唯有改革创新、全力以赴地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说。
两个支撑点:引进培养双结合
“没有一流的青年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华东师大。”华东师大校长陈群认为,要实现学校建设世界知名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引进机制。在他看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有两个支撑点:“优秀人才引进”与“青年教师培养”。
“青年英才计划”是华东师大自2009年开始在人才引进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针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能够开拓新的学科发展方向、有望成为学术带头人的优秀青年人才。今年,华东师大新推出“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希望通过在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两大领域各引进和培育100名高层次人才,造就一批青年学科带头人。
“在华东师大,引进人才只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方面,对学校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提高同样至关重要。”据华东师大主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梅兵介绍,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除了对新进教师进行入职培训,还根据青年教师具体情况制定了系统性的在职培训方案。除正常的职务晋升外,学校还为优秀青年教师职务晋升设立“优青遴选”专门通道,鼓励取得突出成果的青年教师,破格申请聘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至今已有62位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获得晋升,其中包括30名正高职称和32名副高职称。
以才引才人才辈出:团队培育成效大
华东师大化学系上海市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重点实验室,是在何鸣元院士的带领下于2003年建立的,近几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卓著。如吴鹏教授2009年获得了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后,2010年又获聘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33岁的葛建平教授是首批青年拔尖人才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点实验室有机化学方向的杨海波教授的“有机超分子及聚集体化学”课题获2013年度“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一年前,该研究方向周剑教授的“不对称催化”项目也获得该项基金支持。同一实验室同一研究方向的两名成员相继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这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实属少见。
事实上,通过“以才引才”和团队建设,华东师大已经成功培育了不少类似的优秀团队:以何积丰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选2010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以张经院士领衔的团队入选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以国家特聘教授刘明耀领衔的团队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而这些优秀团队的成员多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
软环境凝聚人心:铺设台阶助成长
“学校开展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第一要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更多台阶,第二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第三要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陈群认为,为青年教师的成长铺设台阶和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保证青年教师在新起点上快速启动工作,华东师大为新引进的优秀人才提供必要的经费。2009年起该校专门设立“青年预研究项目”,资助人文社会科学的青年教师开展前期研究,至今共资助202项,其中有82项申请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同时专门设立“科研创新基金”,资助理工科的青年教师开展前期研究,目前项目资助率已达到70%以上。
为解决青年教师的生活实际问题,该校制定了向青年骨干岗位倾斜的《华东师范大学岗位绩效津贴实施方案》;面向青年教师,做好租房补贴和住房补贴的发放以及校内周转房的安置工作。一个能让青年教师有幸福感和自豪感的“软环境”更是凝聚人心的关键。在华东师大,青年教师不是单兵作战,每个人身后都有院系和团队的无私关怀和支持。
完善的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体系,既竞争择优又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华东师大已成为孕育优秀青年教师的沃土,一大批优秀青年才俊在这里快速成长、施展抱负和放飞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