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微调查:80后90后知道祖辈名字和职业吗
作者:admin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4-04-14 浏览

  4月13日中午,市民在广州火葬场撑伞拜祭。

  你知道祖父母的姓名、职业?知道他们为何来到广州发展吗?“这真是个难题。”“之前很少关心。”“要回去问问父母家人。”

  日前,本报展开一项微调查:假如没有墓志铭,你怎样追忆先人?调查发现,随着墓志铭的式微,越来越多年轻人对祖辈的经历一无所知。100名受访者中有87人是“80后”“90后”,他们当中,有两成人不知祖辈的名字和职业。

  不少市民认为,随着人们对祖辈经历的记忆淡漠,清明拜祭风俗有可能走向消亡。

  墓志铭:书写逝者 激励生者

  近年随着殡葬移风易俗,从墓碑变小发展到骨灰还林、撒海等不留碑牌的生态殡葬,墓志铭也一步步走向消失。

  清明时节,不少市民会在墓园里品读一下逝者的墓志铭。“我们中华民族尤其注重家族承传,家族的发展故事也是子孙奋进的动力之一。”退休老教师李若明认为,为先人写下墓志铭,可以记录先人的生平轨迹,一些经历、经验也能对后人进行勉励。

  在银河公墓就有不少打动人心的墓志铭。“朝夕相处心相印,永世相伴骨肉亲,‘来了来了’原是去,飘离终是为至亲,‘老头’爸爸陈仁人,‘猪猪’妈妈罗广兴,‘狗子’爱女我陈薇,爸妈永在你身边。”年轻女子陈薇在26岁离开人世,家人为她建起墓碑,以《心语》为题铭刻下这段流露浓浓亲情的墓志铭。

  墓志铭隐晦记载了陈薇离世的原因、一家人的昵称,可以想象这个三口之家曾经的和美,读来令人倍感凄怆。

  另一个年轻音乐家白景坤的墓志铭以英文陈述:“The humourous guitarist rests here with his love for music,fried peanuts,friends,family,and Fang.”中文大意为:一名幽默的吉他手带着他对音乐的热忱长眠于此,炸花生、朋友、家人还有芳守护着他。墓志铭将辞世时年仅35岁的音乐家的梦想、热爱记录下来,也让人感受到至亲对他的爱与不舍。

  从墓志铭里,有时还能读出逝者家庭的变故。银河公墓里就有两座相依的墓碑——摄影家张远安和他的儿子张科子,两人都英年早逝,张远安生于1949年,卒于1988年,年仅39岁;其子张科子,生于1978年,卒于2001年,年仅23岁。

  通过墓志铭,不难发现,张远安的妻子罗活活,从儿子10岁起,痛失丈夫,独撑家庭。1997年张科子考入中山大学国际贸易金融专业,其后担任西柏坡希望小学荣誉校长。罗活活作为母亲,如此评价儿子:“善良有礼爱朋友重情义,聪明好学欲攀登已赴洋,英才腾飞。”

  何去从:越来越多人写网上墓志铭

  生态葬走俏,不留尘土在人间的意识渐浓,那么,墓志铭何去何从?越来越多人选择将亲人的墓志铭搬上网页。

  近几年,无论是公墓还是民办墓园都纷纷开通了网上拜祭。今年,银河公墓开通公众免费拜祭区,其中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供市民在网上祭奠先人,记录先人往事。

  “学习古文时,读过墓志铭,但是现代人的墓志铭该怎样写呢?”何文安建议,既然不少墓园开通了网上拜祭空间,不如也提供一些墓志铭的写作模板。市民可以按照模板来为先人写墓志铭。

  “我为父亲写的墓志铭,就像个人简介一样,不敢拿出来见人。”为已故双亲开办了网上拜祭网页的陆先生认为,网上拜祭已发展得很完备,在虚拟世界给先人送花、点歌、上香,操作简单方便,但写墓志铭更能寄托幽思,对延续家族血脉意义重大。

  陆先生建议:“写好墓志铭也是一门学问,能不能在孩子中普及一下呢?就看做是生命教育吧!”

  微调查:超八成年轻人想了解家族史

  日前,本报一项微调查发现,受访的87位“80后”“90后”中,有两成人不知祖辈的名字和职业。

  事实上,他们对于祖辈的经历并非不感兴趣,他们当中有71人,亦即超过八成,曾经或试图收集祖辈的老照片、旧物件。原因是“想要了解家族的历史”“想知道祖辈生活的时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等等。

  “姥爷过世了,想为他写份墓志铭,应该怎么写呢?”“90后”后生仔何文安在朋友圈发问,引起一片讨论。不少人想知道,墓志铭怎么写,更多人惆怅,没有了墓志铭今后如何忆念先人。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人生故事,姥爷从北方农村辗转来到南方城市发展,成家立业,养育4个子女,还有我们4名孙儿孙女。”因为自小由姥爷带大,安仔对姥爷的感情特别深厚,他细心地收集了老人生前各个时期的老照片,一一扫描载入电脑,做成电子相册,最后,想为姥爷写份墓志铭,还原老人的一生,却不知如何落笔。

  “不知怎么写,也不知从何写起。”安仔拿着图片册,问询亲朋,详细了解姥爷的经历,有很多片段,亲友都已淡忘。

  其实,不止何文安有这样的感受。去年,林阿姨的老伴去世,因为之前夫妻二人约定移风易俗办后事,林阿姨为丈夫选择了骨灰撒海的方式。儿女们却不同意,理由是:“连个拜祭缅怀的地方都没有了,怎么跟下一代及以后的子孙介绍先祖呢?”

  或感人或幽默

  墓志铭寄哀思

  “朝夕相处心相印,永世相伴骨肉亲,‘来了来了’原是去,飘离终是为至亲,‘老头’爸爸陈仁人,‘猪猪’妈妈罗广兴,‘狗子’爱女我陈薇,爸妈永在你身边。”

  26岁逝世的陈薇的墓志铭,流露出父母的浓浓爱意与悲怆。

  “一名幽默的吉他手带着他对音乐的热忱长眠于此,炸花生、朋友、家人还有芳守护着他。”(中译版)

  35岁辞世的音乐家白景坤的墓志铭,传达了他的幽默、对音乐的爱及家人的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