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日前公布了2013年上海市中职校初次就业毕业生的薪酬(税后)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毕业生薪酬水平较2012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工资额度主要分布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其中,税后月薪超过3000元的毕业生占比为11.66%。
据统计,毕业后初次工资在3000元以上的毕业生其所学专业主要有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国际商务、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就业单位包括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有限公司、中远川崎重工钢结构有限公司等。
中国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耐人导味的现象,就业前景好、工资高的专业,反而并不太受上海家长的“待见”。
28岁的邵寅璀如今是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的一名采购工程师,月薪近万元。如今的这份工作,他自己满意、父母满意,“卖相”也好看。
小邵毕业于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他告诉记者,刚毕业那会儿,在工厂生产一线做模具工,比较辛苦要倒三班,月薪也只有1700元到1800元。但因为“有技术”,他的工资几乎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经过几次“跳槽”后,如今,他不再在一线负责施工,而是做起了工程师。小邵告诉记者,与自己同班的同学,如今只有10%左右的人还在和“模具”打交道,另有20%的人在做“数控”相关工作,其余大多数人现在都做起了更高端一些的“机械设计”。
根据上海市教委对上海市2010年至2012年从“10大热门专业”(即毕业生人数居前的国际商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护理、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记者注)毕业的5629名中职毕业生进行的电话回访数据,工作若干年后,月薪超过3500元的毕业生比例由初次就业时的8.56%上升到41.34%。
其中护理、航空服务、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如今的税后月薪超过3500元的比例均在40%以上。
与数控、汽修、模具等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未来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家长们对金融、财会类专业的极度热衷以及对数控、模具、机电等专业的冷漠态度。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就业办主任蒋文英告诉记者,工业技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就业形势最好的数控、模具、制冷、机电、轨交等专业,恰恰是招生报名时相对“不那么受待见”的专业。
“家长都不想让孩子从事第二产业的工作,感觉就是蓝领工人,没面子。”蒋文英说,近年来,技校招生形势堪忧,但毕业生工作却都很不错,“通用公司每年都来要学生,刚毕业的学生一个月就能开到七八千元。”
在杭州,一所以金融、财会专业见长的中职校内,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该校每年招生情况都非常好,“大家都觉得学金融挣钱多,其实也未必。”
这位老师透露,学校金融、财会专业是最“挣钱”的,学费也比其他专业要高一些。但就业情况却并不是很好,“现在银行前台都起码是个大学本科,我们的学生就算进了银行、保险公司,也就做做后台、打打电话的份儿。”
这种点点钞、打打电话的工作,月薪也就1500元至2000元,与技术型专业毕业生多干些活儿动辄就能超5000元的月薪相去甚远。
“很多家长就是图个名气好听,怎么说孩子也是在银行、在保险公司工作,算是‘白领’。”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印杰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印杰透露,数控、模具、机电、焊接等专业都属于上海市急需、紧缺和艰苦的“奖励专业”范围,就读上述专业的学生不仅学费全免,且直接就业率极高,很多用人单位“等着要人”。但这些专业却并不为大多数上海家长所亲睐,“非户籍学生来读的比较多”。总体而言,尚有很多家长、学生仍然放不开“不当蓝领工人”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