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万高校毕业生,2014年的就业季更加艰难。智联招聘进行的一项调研显示,截至2014年2月底, 31.8%的学生尚未拿到任何offer,约六成学生拥有1~3个offer,拿到offer的学生平均投递简历量为29份。
数据背后是千千万万个就业故事,有成功也有挫败,还有一些“怪圈”,绊着年轻人的步履——学历越高越“滞销”?能干女生没人要?找个工作也“拼爹”……值得思索的是,亟待改变的究竟应该是个人,还是“怪圈”。
博士:满意的工作不好找
“读本科的时候,人家说读了硕士就有好工作了,后来又说,其实还是博士好找工作。”张桃说,自己一步步读成了博士,但找工作并不轻松。
2009年,西北地区一所民族大学历史系大四学生张桃第一次找工作。在她看来,四年只学了点历史的基础,就业面太窄。同班同学大多去中小学当历史老师,好一点的去当选调生,或者当村官。张桃身体较弱,不能长时间站着,她想“只要是稳定的工作,就行。”
投了几十份简历,面试五六次后,张桃考研了。她把目标定在北京一家科研单位的国际政治系。压力和艰辛可想而知。她最终走进研究生笔试考场时,已经几天没好好睡觉了,“脑袋疼得想撕卷子”。幸运的是,她考上了。“那时我想,最起码以后能找个自己喜欢的工作了。”
两年后,硕士张桃的选择面宽了很多,出版社或杂志社都有一些适合的职位。但她的想法变了。读硕期间,导师带张桃和一些博士写书,这个过程让她有了新的体会,“我发现自己很喜欢写作,但文笔还差很多,我想再读一读。”
没有太多纠结,张桃考博了。现在,博士张桃又开始找工作了,她想留在北京,继续搞科研。
张桃发现,国际政治听着大气开阔,其实“太窄”,北京的众多高校中,开这个专业的也就十分之一;一些招聘基础科研人员的单位,动辄七八百人申请十几个职位,或者要招5个人,来二三百人面试;当然,这些单位还优先考虑北大、清华这类北京高校里的“头牌”;去出版社相对比较容易,但能提供户口的也不多……
“在人事科的科员面前,我的腰弯成了90度,陪着笑脸,只说是是是。”一位在广州就读的神经外科博士诉苦说,自己读完博士就快40岁了,有时想想都不敢面对这个年龄,但是,现在很多单位直接从本科看起,要求基础学历是“211”大学,还要年龄不要超过35岁。
事实上,“博士找不到工作”这个说法,并不确切。早些时候智联招聘针对2014年应届毕业大学生进行的调研发现,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签约率为33.3%,本科生为18.9%,大专生的签约率仅为15.4%。
但这其中,找到的工作是不是满意,就很难说了。工作5年多后,小林毅然辞去北京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去考博,但博士毕业时,发现找了一圈,都找不到更好的单位,无奈之下,只好又回到原单位。
如今,本科生们对学历的追求已不如前些年那样踊跃。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毕业后打算直接就业的学生在增加,由2012年的68.5%上升至今年的76.3%,而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的学生比例在下降,尤其是选择在国内继续学习的比例,由17.5%下降至14.5%。
“你很优秀,但我们不招女生”
“你有没有男朋友?”在一个高校行政类职位的面试中,考官丢出这句问话。
之前有考官这样问时,李静说有男朋友。接下来对方就问男朋友哪里人、工作找得怎么样、什么时候结婚、打不打算要孩子。伴随每一个答案,都是忧虑地推断:“工作没两年就要以家庭为重了吧?”
李静这次说,没有男朋友。考官不可置信地“啊”了一声,“不可能吧?”
未来五年内结婚生育等问题,被戏称为“求职婚恋五年规划”,几乎是女硕士、女博士应聘中的必答题。由于本科女生年龄较小,被拷问这套题的可能性降低很多。
“婚恋五年规划”及相关的变形题很多。“男朋友”这套题,最好的答案就是像李静一样说“没有”。但除了这个角度,用人单位还是会想其他办法套出答案,或者直接从年龄推算。“其实企业就是想知道,应聘的这个女生什么时候要休产假,说不定那时候就要跟你解除劳动合同。”李静说。
偶尔李静也听见考官问男生类似的问题。要是对方说找女朋友了,考官就特别满意,“小伙子很稳重!”要是对方还没找女朋友,考官好像也很满意,“哎呀,男人以事业为重,30岁再谈朋友也不算晚。”
北京一家“985”大学研二女生肖夏,遇到了更尖锐的考题。
在经历一次笔试以及两次面试之后,肖夏走进了最终面试考场。刚刚坐定,一位副总裁就问她:“你是怎么看待办公室恋情的?”
“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问题。”肖夏说,她都忘记自己是怎么应对这么尴尬的问题了,只感觉这家企业自始至终,都非常关注女性应聘者的婚恋问题。
就业季里,很多优秀女生备感不平。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直接注明“仅限男生”。一些用人单位通过学校院系发布招聘需求,大多事先声明“男生优先”。肖夏的同学齐琦说,有些单位考虑到某职位出差频繁、野外作业以及搬抬重物等职能要求,可能会倾向于招收男生,也属正常。“但让人生气的是,有些岗位的职责就是普通的行政工作,却也注明男生优先。”
北京某高校学生资助中心有一个岗位对外招聘,财会专业研究生谢雪“杀”到了对方办公室,毛遂自荐。但该中心负责人先是吞吞吐吐,后来实在拗不过说了实话。目前这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女的,一个男生也没有。中心本来不缺编,特地申请了一个岗位,就想招个小伙子,本科以上学历就行,以后出个差,扛点行李或者搬搬资料、加加班,都很皮实。“你很优秀,但我们不招女生,只是不好公开写在招聘启事上。”
改变命运容易吗
家境贫寒的新闻系学生李广是全村唯一的大学生。但在学校里,因为英语基础薄弱,他一直在和英语四级考试“较劲”;当他刚开始一步步熟悉校园生活的时候,同学们已经换了一茬手机;在电视台实习了好几个部门,带教的老师大多觉得他“人不错”,但没有人推荐他留下来。
毕竟,他的同学里有人父母都在广电系统工作,是混机房长大的,还有人从高中起就玩自家的DV,早就熟悉剪片了。和他们相比,李广除了“为人真诚有爱心”,没有太多留下的理由。
一些同学家境殷实,找工作并不发愁。而武汉大学的张译半年来先后赶往北京、南京、杭州等地参加面试。为了省钱,他只能选择坐慢车硬座。“我跟对方说坐火车去,真的是‘坐’一夜火车。”现在找工作光车费就花了2000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最新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4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里写道,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中,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为87.7%,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为69.5%;城市家庭出身的普通本科毕业生月薪为3505元,农村家庭出身的是2851元。
上述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背景对就业的影响也很明显:城市家庭毕业生进入公有部门,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比例为47.8%,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比例是31.1%,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进入外资企业的比例为10.4%,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