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万象 > 内容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从源头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境
作者:admin 来源:河北新闻网 日期:2014-06-04 浏览

  促进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政府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促大学生就业,如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到特定区域和行业工作、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等等。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地看,大学生就业的形势依然严峻。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进一步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题,除积极落实好政府的相关政策外,还必须从高等教育本身入手,解决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和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从源头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困境。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除经济发展形势变化等原因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缺乏。一些高校长期偏重应试教育,造成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缺乏,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环境。二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一些高校不顾自身实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盲目扩大规模、提升层次、追求学科综合性,导致高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结构严重趋同,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性、产业结构的多元化不适应,致使一方面不少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很多企业招不到自己理想的大学毕业生。由此可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除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就业岗位外,还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加大创新和改革力度,使高等教育与市场更紧密地结合,培养出更多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一是应需而动,面向社会需求办学。要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把能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要进行前瞻性的调整,既要满足当前的迫切需要,又要适应长远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整合高校优势资源,打破常规的教育投资方式,重点扶持一批能为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提供人才的学科专业,大力支持相关专业建设。

  二是分层定位,面向市场需求办学。高校要在办学层次和人才结构上做调整,努力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多层次人才。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应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结构,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大专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不同层面上错位互补,既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对创新型高端人才的需要,又为经济主战场输送高质量的各类专门人才,还要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使大学生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层次需求中各得其所、人尽其才。

  三是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特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从传统的知识性教育向发展性教育转变,注重培养大学生三方面的素质。一是独立学习能力。“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完善,学生毕业后必然会遇到他们所不熟悉的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那时候,他们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东西并掌握它。只有具备一定的品质、有较高发展水平的人,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二是实践能力。强化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与生产脱节、高校专业课程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教材内容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改革课程体系,加大实践学分比重,拓展实践渠道,增加学生现场观摩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努力为学生向实践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三是创新能力。要提倡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尝试的意识,使他们既能科学审慎地对待科学文化,又能充满激情地对未知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