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求职指南 > 内容

就业难又遭遇就业不公,怎么办?
作者:admin 来源:燕赵都市网 日期:2014-06-25 浏览
就业难又遭遇就业不公,怎么办?

  

就业难又遭遇就业不公,怎么办?

  

就业难又遭遇就业不公,怎么办?

  “非985、211毕业生不要,本三毕业生不要,遭遇学历歧视怎么办?”“就业难又遇上性别歧视,女生就业好难”“拼爹无处不在,没有关系签不了好工作”……这些都是燕赵都市网论坛中网友们关注的热点话题,也是很多毕业生在找工作中遇到的困惑。

  20日下午,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厅长张义珍,全国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长华,河北四方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录等三位嘉宾在参加燕赵都市网的访谈时,分别给予了回应。

  1

  人情关系对就业影响有多大?

  问:有网友提出,即使学业优秀,没有社会关系也签不了好工作。这似乎是很多毕业生的看法,如何看待这种就业过程中的人情因素呢?

  张义珍:当前社会对人情因素的影响关注度很高,我个人认为,在某些地方人情影响可能存在,但不足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我最欣赏这样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在就业问题上,党中央、国务院特别重视促进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应该说就业环境将会越来越公正,人情因素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比如,社会关注度非常高的公务员招录,国家推行了凡进必考和非常规范、公平公开的招录制度,我省实行公务员招录四级联考,笔试、面试全程阳光透明,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参观阅卷和考试现场,接受社会监督,丝毫不受人情的影响。

  王长华:大学毕业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是人生中的一道坎。由于家庭、人脉等社会条件的差异,毕业生的起点可能会不同,因为起点不同造成后续发展的差异,这是客观存在的。

  但是,毕业生要清楚,人生没有永远的护身符,最终的成败必定要靠自己的实力和努力。即使有关系的人要想成功也要努力,我们不要只看到他的关系而忽略了他的努力。特别是对农村和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不要仅仅产生“关系很重要,没有关系就赢不了”的错觉。“那样,是自己在放弃机会”。

  张永录:企业招聘可能会存在个别人情因素,但企业更期待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们公司共有21名中层干部,没有一个是靠人情提拔的。公司的考核测评竞争机制很完善,干得不好是不可能提拔的。因此,毕业生不必太纠结于人情,只要不断努力,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2

  对弱势就业群体有无帮扶措施呢?

  问:对没有任何社会关系可依赖的弱势就业群体,有没有特别的帮扶措施呢?

  张义珍:就业部门将为所有需要就业帮助的人提供就业帮扶,对于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也有一些特殊的帮扶政策。针对城乡低保家庭和残疾应届毕业生,每人发放1000元求职补贴;针对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年度内找不到工作的,可以从次年起领取失业补助金,最长可领6个月。

  还有,对“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提供职业介绍、公益岗位、见习岗位等服务,承诺“不挑不拣三天上岗”,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3

  用人单位不愿招女生,怎么办?

  问:相对于男生,女生找工作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遭遇性别歧视是比较普遍的,怎么看待性别歧视问题?

  张永录:我认为不能简单地说用人单位不招女生就是性别歧视。其实,很多女性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企业对女性没有任何歧视。但是,女性工作后面临着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企业考虑到用人成本不愿意选择女性,这是很现实的。

  我想,对女大学生来说,要认真处理年龄、婚姻、家庭和事业的关系,毕竟女性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如果选择相夫教子,把重心放在家庭,就不要埋怨企业不给机会。相反,如果认为事业更重要,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工作干得非常出色,是没有企业会歧视女性的,机会是一样的。

  4

  就业遭遇学历歧视怎么办?

  问:有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本三毕业生不要”“非985、211毕业生不要”,很多毕业生求职者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学历歧视,您怎么看学历歧视?

  王长华:我对学历歧视有很深的体会,有的单位盲目地追求985、211,即使博士毕业生也要追查本科是否是985、211高校出身,这是很没有道理的,对毕业生也是很不公平的。

  对于企业来说,适合的人才就是最好的,盲目的追求高学历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这种观念本身就对毕业生就业带来额外的压力。有些本三毕业生,以及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单纯为了985、211高校的头衔好就业而选择考研,这不是一个好的引导。

  河北学生的这种压力,也反映了河北高等教育的差距。河北只有一所211大学,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从全国范围看是处于下游的。但从就业的角度来说,河北企业对毕业生水平的要求与全国各地企业一样。这也提示河北高校,应该认真研究和思考如何切实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我去年在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反对学历歧视的提案,社会反响很大。后来,教育部和国务院先后发文提到,用人单位招聘时不得有学历歧视的条款。但是,从现实来看,要真正解决就业歧视问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

  大学生含金量降低了吗?

  问:招聘会上经常有企业在抱怨,“大学生的含金量在下降,一代不如一代”,是这样吗?

  张永录:这种抱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对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胜任工作”的不满,但客观地看,我不认同毕业生含金量降低的说法。

  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是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现在招生比例不一样,大学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青年群体的整体素质是提高了。比如,早些年会开汽车那是一门很牛的技术,现在汽车满街跑,大部分年轻人都有驾照,因为这项技术太基础了就感觉不到进步了。

  6

  怎样的工作才算是好工作呢?

  问:很多毕业生都说过这样一句话“找份工作容易,找好工作就很难”,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呢?

  张永录:我认为好工作就是毕业生最胜任的工作,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这项工作交给你,你有信心和能力干得比别人好,能得到比别人更多的报酬,这样的工作对你来说就是好工作。

  其二,这份工作可以提供更好的发挥空间,契合自己的职场规划,待遇也会水涨船高。。

  有一句话送给毕业生:“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找工作一定要找自己喜欢的,如果这份工作只能让你痛苦,那就干脆别做。

  王长华:在年轻人中间流传着一个好工作的标准是“钱多、活儿少、离家近”。高薪、压力小、上下班方便当然是好工作的要素,但这并不是“好工作”的全部条件。

  我认为适合个人志趣、素质的,有发展空间的,就是好的。第一是工作性质、内容符合个人职业兴趣,个人能力胜任岗位需要,工作本身反过来也能够为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充分舞台;第二是工作能够为个人职业生涯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能够为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历练和积累。第三是工作的薪资待遇能够客观体现个人的职业价值,能够保障个人和家庭的中等程度生活和必要的发展。

  三位嘉宾赠言

  毕业生要学会在历练中成长。学习是永恒的主题,不要觉得自己毕业了,学习任务就完成了,工作中的学习是比学校的学习更深刻、复杂,也更重要的。这种学习是在历练中完成的,只有历练,才有成长,只有历练,才有进步。 ———张义珍

  毕业生要学会在奉献中索取。每个人都希望有一个高的待遇水平、好的工作平台,这些是要通过付出获得的。每个人都有付出和贡献,才有相互之间的享有和享受。 ———张义珍

  年轻人在上大学期间要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把本事学好,以后再也不可能有那么充分的时间让你完全自主的学习了。一定要长什么样的本事呢?学习的本事,提高自己的本事,自我修正的本事。 ———王长华

  大学生要了解社会,结合实际,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要有长远的发展目标。———张永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