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读大三,庄子栋(中)已经创办了自己的航拍智能科技公司,发展了一支朝气蓬勃的团队。
创业鼓励政策不断出台,自主创业比例仍待提高
每到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难就成了热点话题。而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实现个人就业的同时,平均还能带动4-5人实现就业。于是近年来,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剂“良方”。
目前,国内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相对较低,仅为2%。在不断出台创业鼓励政策的同时,打通服务大学生创业的最后一公里,构建创业意愿与扶持政策有效对接的绿色通道同样重要。
创业门槛低了,成本不低
今年5月,26岁的薛复友拿到了自己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2年多的个体商铺变成有限公司,薛复友让自己的创业梦想又往前迈了一步。
“工商登记注册的门槛降低了,没有了最低注册资本,注册资本可以分期认缴,3月之后,我身边很多创业的朋友都在积极地成立公司,我也赶紧把公司注册下来。”薛复友说,最早开始创业时,他也曾想注册公司,但囿于资金、场所等企业注册的条件未能如愿,“我现在有10名员工,事业做大了,就必须要从个体户转成公司才能再上一步台阶。”
今年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正式实施,改革放宽了市场主体的准入条件,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改革实施4个月,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97万户,比上年翻了一番。由于取消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的限制,一人有限公司受到创业者的青睐,全市新登记一人有限公司2985户,同比增长535%。
在“西街工坊”创意文化产业园,宏宇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创办人潘宏也感受着工商登记手续简化后带来的高效和便利。“我们园区四五名创业者一块到工商局办理,工商局有专门的代办员,工商注册登记、组织机构代码、税务登记办理等一站式服务,两天就搞定了。”
把餐饮与传媒相结合,刚刚从香港读研回来的翟健确定了自己的创业方向,但他发现真正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资金是难题,我选择流动的形式,地租高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有就是和各个部门打交道,面对卫生、城管、工商、税务,我是一点经验都没有,往往资料交上去就修改起来没完。”
记者采访中发现,不少青年创业者都提到创业经验的缺乏,“没有创业的知识积累,就要不断为创业过程中的不解和失误交学费。回头去看,除了要面对不断上涨的房租、人员、产品投入外,交学费也是无形的成本投入。”薛复友说。
好政策 不知道、难申请
7月11日,天桥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到泺口服装城宣传小微企业和个体商户可享受的一次性补贴政策,薛复友把相关的补贴政策转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好多创业的朋友都来点赞,问我怎样去申请。我发现,他们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是第一次知道。”
近年来,为了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省、市都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在济南,单在鼓励创业方面就有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政策、个体工商户一次性创业补贴和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政策、创业孵化基地奖励补贴政策、进驻市级创业孵化基地房租补贴政策、创业培训补贴政策等。今年济南市还将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从8万元调整提高到10万元,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由1000元调整提高到10000元,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由500元调整提高到2000元。同时,还有能够容纳百家企业的济南市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以及西街工坊、历下软件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106家经政府认定的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今年4月,大三在校生庄子栋在齐鲁文化产业园的科技公司开了张。从筹备公司到正式挂牌,4个月的时间,资金是庄子栋创业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总投资12万元,有自己的积蓄,朋友帮忙凑了钱,还有父母资助的。”为了解决资金上的困难,他申请了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无息贷款。但谈到济南的创业补贴政策,他有些茫然,“想找相关部门,可是也不知道找谁。如何申请,也并不清楚。”
不同于庄子栋的“不知”,山东师范大学创业者刘兵递交过申请小额贷款的材料,却没能如愿,“没有找到合适的担保人,也就作罢了。”刘兵说,不少创业扶持政策都需要符合相应条件才能申请,“政策很好,但大多限定了条件。有的怕自己资格不够,都没去申请过。”
创业意愿与扶持政策相对接
为了更好地宣传创业政策,济南市就业办设定整个7月为“创业政策宣传月”,深入校园、工商业户、社区、乡村开展政策宣传活动。“部分创业者存在认识偏差,对于政策鼓励创业的利好政策,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济南市就业办相关负责人说,在创业指导培训、资金补贴、小额贷款方面都有相关政策,而以一次性岗位开发补贴为例,申请条件中要求与员工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是对企业必要的规范。
在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方面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济南市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笔数1851笔,发放金额1.66亿元,同比增长25%。直接扶持创业1851人,带动就业5482人,其中高校毕业生112人。
作为济南市政协委员,去年12月,山东博科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甘宜梧提交了一份“关于青年创业建议”的提案,认为应当从加强青年创业培训、培育青年创业文化、优化创业环境等方面鼓励青年创业。从大学毕业第二年开始创业,如今,甘宜梧的公司已经发展到拥有千名员工。回头看17年的创业经历,甘宜梧认为,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影响了青年创业的积极性。
“当年在上海读书,说到毕业后做什么,不少南方的同学都说去开公司,但在山东,大多是工作或者先找工作再创业。”甘宜梧认为,“求稳”的社会文化不能激发起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激情,而害怕失败则让青年不敢迈出创业第一步。“文化宣传可以作为鼓励创业的引爆点,而优化创业环境,形成更浓厚的创业氛围则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的合力。济南的创业环境还是很好的,市场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政府有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创业,关键是把创业意愿和扶持政策有效对接,让青年把创业的感觉找出来,有政策扶持,不害怕失败。”
据了解,目前,济南市就业办正与济南大学、济南职业学院等高校联系协调,拟采取联合办学模式,共同建立济南创业大学,并要求各县(市)区建立统一的创业培训基地。下一步,还将组织全市创业大赛、济南市第六届创业项目推介会和泉城创业论坛,宣传展示大学生成功创业典型,鼓励、带动大学生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