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最合适
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要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规划从读书时就已开始设计,当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大学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大学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和最时尚的话题。同学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做职业生涯规划了吗?如果回答是No,就会引来一片惋惜和督促声。
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更接近理想化,此后在各个时期,都在阶段性的做出目标和规划,并且一段比一段更与理想拉开距离,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因为这时的规划在不断向现实和可行修正。正确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与职场的现状及要求同步与接轨,这一行为,,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则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时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最合适?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为了让你的人生更精彩,最合适的规划时间应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职业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作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可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到某个驿站,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自己所走的职业轨迹是一条直线。否则高考之后再做,就容易在高考时搭错车、跑错路。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略晚,所以许多人到了大学才做。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进校就想出门事,就业难就早下手,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以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
这种提议的直接原因来自市场即用人单位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此次调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类专业岗位上,毕业生甚至面临着下岗职工群的竞争。大学生以往的优势正在缩减。据统计: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为年年递增趋势。以上是教育部的估算数字,而实际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万毕业生去向未定。
青年人的就业困境远不止于大学毕业生,有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有1.5亿至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中大多数也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2005年5月《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年失业率为9%,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6.1%,有人称这种现象为“20、30新失业现象”。
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对今后毕业找工作越主动,谁的规划作的早,谁毕业时就最先拿到第一桶金。大一时就应做好职业规划,最迟大学三年级以前也一定要做完,否则,大四的时候就无法作出下步应聘职位的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拿着职业顾问为其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应聘,一下就得到招聘单位的认可。更有很多人,大四的时候就已定好下步职位,一毕业,马上就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去发展,则前途无量。
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就闯入职场,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撞赖撞去,等三十来岁的时候,而立之年,难立大业,回头看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轨迹乱七八糟,走的是一条弯来弯去的曲线。有的人甚至走了一个圆圈,饶来饶去又回到20岁时的起步点,而且,再想向前,却步履维艰,无所适从。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大一新生,从大一开始就对今后的职业方向有初步定位和规划,这是基本要求。首先要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现实挂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技能、经历等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的实施步骤,比如某个年龄段该做什么、某个时间段自己达到什么目标等,不断总结并完善,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处进行矫正。
当然,学生时代的目标规划更接近理想化,此后在各个时期,都在阶段性的做出目标和规划,并且一段比一段更与理想拉开距离,更加接近社会需求和职场实际,因为这时的规划在不断向现实和可行修正。正确分析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及价值,与职场的现状及要求同步与接轨,这一行为,,称之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有人将职业生涯比做一次旅行,而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则是旅行中最不可缺少的工具——地图,也就是前进的指南,旅途的航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按照长期性、挑战性、清晰性、可行性、适时性、适应性、持续性的原则,为自己定下事业大计,筹划未来,根据主客观条件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那么,什么时间做职业生涯规划最合适?
职业生涯活动将伴随我们的大半生,拥有成功的职业生涯才能实现完美人生。因此,为了让你的人生更精彩,最合适的规划时间应是高中时代,因为这时人的个性已基本形成,马上面临的高考是决定一生职业的重要因素,高考实际上就是对未来职业的第一次定位,在职业定位之前,进行相关的测评,然后以此为据,作出职业生涯规划,再根据规划选定高考专业,这是最佳方案。这个方案可使人的一生职业生涯顺风顺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走到某个驿站,回过头来,就会发现,自己所走的职业轨迹是一条直线。否则高考之后再做,就容易在高考时搭错车、跑错路。因为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略晚,所以许多人到了大学才做。
有关教育专家指出,大学生应该尽早确立“职业生涯”的概念,进校就想出门事,就业难就早下手,让职业规划从大学入校读大学的第一天就开始,与四年学习生活同步。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以便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到了大学毕业才不会“临时抱佛脚”,出现就业恐慌。特别是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式,不早下手,就要晚就业。
这种提议的直接原因来自市场即用人单位的压力。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上升,此次调查也反映出,在一些工程类专业岗位上,毕业生甚至面临着下岗职工群的竞争。大学生以往的优势正在缩减。据统计: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预计37万人待业;2003年52万人待业;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为年年递增趋势。以上是教育部的估算数字,而实际上在2003年6月底,就已有100万毕业生去向未定。
青年人的就业困境远不止于大学毕业生,有资料显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有1.5亿至2亿富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其中大多数也是20岁到30岁之间的青年。2005年5月《中国首次青年就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青年失业率为9%,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6.1%,有人称这种现象为“20、30新失业现象”。
职业生涯规划越早对今后毕业找工作越主动,谁的规划作的早,谁毕业时就最先拿到第一桶金。大一时就应做好职业规划,最迟大学三年级以前也一定要做完,否则,大四的时候就无法作出下步应聘职位的准备,目前,很多大学生拿着职业顾问为其做的职业生涯规划去应聘,一下就得到招聘单位的认可。更有很多人,大四的时候就已定好下步职位,一毕业,马上就可按照职业生涯规划去发展,则前途无量。
如果不做职业生涯规划就闯入职场,东撞一头,西撞一头,撞赖撞去,等三十来岁的时候,而立之年,难立大业,回头看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轨迹乱七八糟,走的是一条弯来弯去的曲线。有的人甚至走了一个圆圈,饶来饶去又回到20岁时的起步点,而且,再想向前,却步履维艰,无所适从。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有关负责人提醒大一新生,从大一开始就对今后的职业方向有初步定位和规划,这是基本要求。首先要确立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现实挂钩,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社会需要什么,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技能、经历等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估,对职业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确立务实、可行的职业方向。同时,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制定有效的实施步骤,比如某个年龄段该做什么、某个时间段自己达到什么目标等,不断总结并完善,对职业生涯中的不和谐之处进行矫正。
下一条:
职业生涯规划,教你选对方向走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