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00后走进大学校门 新新人类会给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4-09-01 浏览

  从刘艺波手里接过中国娃娃的旅行箱,志愿者师兄问了句,“你真是14岁呀?”刘艺波扶了扶白框眼镜,讪讪地“嗯”了一声。

  事实上,这个出生于2000年9月6日的黑龙江小姑娘,再过一周才满14周岁,但她现在的身份已经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一名新生。没有挽母亲的手,自己拎着包,走在校园里,这个“00后”大学生不管是个头,还是脸庞,看上去都和其他新生没有太大的不同。

  “00后”,也称“千后”、蛋蛋后,是人们对于2000年以后出生孩子的昵称。他们出生时,改革开放已有显著成效,其成长过程伴有中国加入WTO,发射神舟飞船,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一系列标志性事件,比起90后、95后更具时代特征,而他们的父母也多是70后和80后。

  今年,就在这拨21世纪新新人类中,包括刘艺波在内的一部分佼佼者,已经跨过基础教育阶段,即将或已经成为中国大学的新主人。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不完全统计,除了中青院,不少其他高校也迎来了“00后”。

  比如,清华大学第一次出现了“00后”,该校招办负责人称,年龄最小的新生出生于2001年1月,来自北京,被录取学计算机。

  北京师范大学则迎来了两名“00后”,其中一位被录取至该校经管学院国际经贸专业,另一位则是在理科实验班,其中年龄最小者出生于2001年1月。

  东南大学有3名“00后”,为两男一女,其中年龄最小者为2001年6月出生。

  华中科技大学有1名“00后”,是2000年6月出生,被该校光电信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

  中国科技大学则有4名“00后”,其中两位是该校少年班新生,另有两位是该校少年班学院的创新试点班新生,其中年纪最小的2000年10月10日出生。截至目前的统计,这是“00后”新生最多的一所高校。

  这些年仅13~14周岁的大学生,并非如外界想象,全是通过少年班招生考试渠道跃入象牙塔之门的,根据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了解,中科大今年招收的4名“00后”中,就有两位是通过高考考入该校,不过按照该校招办老师的说法,这些孩子在中学阶段都曾接受过少年班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智商、成绩方面都异于常人。

  刘艺波靠的也是“高考”成绩,她的父亲刘树彬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十分庆幸”。

  在女儿刚刚学会开口说话时,刘树彬就发现她的智商迥异他人。那年寒假,在外读大学的舅舅把一份中国地图的拼图玩具拿给刘艺波玩,很快,这个要强的小女孩就和舅舅比上了,“掐时间看谁拼的快”,结果,舅舅用了3分钟,她却只用了两分半钟。那时的刘艺波并不认字,就把拼图翻了个个儿,并和父亲说了几句,意思是“从背面再比一次,正面带有汉字对她不公平”。这一次她又赢了。

  后来,刘树彬意识到女儿有很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那时的她就能把甘肃省的轮廓和她妈妈的靴子联系在一起。”根据刘树彬的回忆,女儿只用了3天,就把1到100这100个数全都记了下来,加减乘除也是在一年之内就学会了。

  4周岁时,刘艺波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但只上了3天,她告诉父亲,“加减乘除我都会,不想再学了”,于是她以比同年级学生小三四岁的身份,进入了二年级,但二年级也只读了一个学期,当其他孩子还在读一年级下学期时,她又“跳”到了三年级的下学期。

  到了7岁,她就进初中了,10岁那年,她考入了当地一所重点高中讷河一中。

  不过,尽管刘艺波记忆力上乘,却不愿死记硬背,更不愿做一些重复性的枯燥练习题。按照她父亲的说法,这一点很符合她年龄小的特点。

  即便是高中这三年,刘树彬说,“孩子过得一点都不苦”,“数学题基本只做一遍,会了就不再做了。”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厚厚的练习题压迫着,学起来没兴趣,学不进去效率也低”。

  刘树彬深信,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的教育,我们在孩子出生后才当上父母的,所以可以说作为“爸爸”和“妈妈”我们是和孩子同龄的。和孩子相比,我们不过是被问路的同行者。我们同孩子一同前进,有时又要比孩子的进步快上一小步,这样,我们才会更加了解孩子,更加了解前面的路。要知道,好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

  在2010年,当女儿还是一名初中生时,刘树彬就写过一篇文章《我们是让孩子做骆驼还是当雄狮?》:骆驼内心愿意在沙漠中行走吗?不都是被主人鞭策着卖力吗?走不出去就要饿死、渴死。再看草原上的雄狮,当你看到它在努力追赶一群野鹿的时候,那么勇猛,它是被别人命令的吗?不是,它是在主动的状态下奔跑、追逐的。这就是主动状态。所以我们不能把眼光只盯在当下的成绩单上,要多鼓励孩子,多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氛围,为他鼓劲、加油。

  等到女儿要学文言文时,刘树彬建议孩子买本文言文版的《聊斋志异》读一读。刚开始,孩子看了两眼说“看不懂”,刘树彬便陪着孩子读了两篇。渐渐地,孩子对他说,“我要自己读,这故事读起来真有意思,字数越少,越让人瘆的慌,越琢磨越害怕。”

  如同很多“神童”,刘艺波的“天赋”也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一方面,根据她父亲的说法,孩子的情商也很出众,懂得如何与同学、老师和朋友相处,“在学校时还当起了朋友的感情咨询师,帮着闺密分析早恋的问题”,2008年,刘艺波参加全国优秀特长生演讲大赛,取得东北赛区银奖。

  如今,还不到14周岁的女儿来到北京上大学,“半只脚就要跨进社会了”,刘树彬不担心她的成绩,也不担心生活自理,唯独放心不下的是,“怕社会治安不好,毕竟孩子阅历浅,心地单纯。”

  刘树彬至今记得,有这样一道文综题,大意是城里某居民的房子门前有块空地,这户人家在空地上搭了个棚子,问学生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在空地上搭棚子?根据题意以及生活中的经验,刘树彬相信多数人都会明白,这户人家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等拆迁的时候多算一份面积,多要一份补偿款。

  然而,孩子对题目的理解却是:如果这户人家是在南方,搭棚子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更凉快,如果在北方,就是为了遮雨雪,更暖和一些。刘树彬得知后哭笑不得,“孩子,毕竟还是孩子”。

  在女儿报到的头一天,刘树彬把母女俩送到火车站,临别,他送给这个14岁女大学生三句话:1.外面的世界再大,记得有一个时时为你敞着门的家;2.目前,最可信的人有三个,爸爸,妈妈和你自己;3.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要忘记你是个女孩子。一路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