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万象 > 内容

养儿防老变养子啃老? 谁为啃老族断奶?
作者:admin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日期:2014-09-19 浏览
"养儿防老"变"养子啃老"? 谁为"啃老族"断奶?

 

  

"养儿防老"变"养子啃老"? 谁为"啃老族"断奶?

 

  有句俗话说“养儿防老”,然而,在现代的社会里却频频出现“养子啃老”的现象,不仅殷实的家庭有“啃老”的孩子,并不富裕的家庭也常出不肯“断奶”的孩子,甚至还有小两口带着孩子一起“啃老”的现象。在如今老年人生活尚待关怀的情况下,父母如何经得起这般无休止的“啃老”——

  1 病态“啃老”成顽症

  一个即将步入而立之年、身体健全的长沙男子,竟欲请求法律援助将父母告上法庭,“父母不养我,我要告他们。”让他理直气壮告父母的理由是:我没能力,父母有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将至而立之年,还在“啃老”,在遭拒绝后,竟然还要向法院控告父母的不养之罪,这令为人父母的人听起来都不免脊背发凉。而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啃老”案例绝非孤例。梳理可以发现,“啃老族”的年龄多在二三十岁左右,他们多数不是没有谋生能力,而是主动放弃了就业机会,衣食住行主要靠父母供养。

  ●案例一 今年已经29岁的匡某,小学辍学后学过木工、理发,当过酒店上菜员,但皆以“受不了气”、“工作太累”等理由作罢。现在除了在美术培训班当人像模特之外,匡某整天无所事事赖在家中,其父母忍无可忍将其赶出家门。

  ●案例二 “没意思,工作累得半死,钱也没几个子儿,不想干了。”这是今年26岁的小天理直气壮地整天待在家中的理由。大学毕业的小天,家境并不富裕,父母均已退休,每月的家庭收入不到5000元。为了补贴家用,小天的母亲只好外出做清洁工。而小天现在只是每天在家里打游戏。父母曾为他找过两份工作,小天都以太辛苦为由放弃。“这样的学历,还挑三拣四,有什么好工作会从天上掉下来呢?”小天的父亲忧心忡忡地说。

  就连海归、“富二代”中也出“啃老族”,靠家里接济为生。

  ●案例三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小易在家中已经待了4个年头,“我也不想这样,但美国竞争很激烈,国内条件又不好,现实让我感觉很失望。”2010年回国后,小易也花了精力找工作,但薪资和工作条件都不让他满意,于是就放弃了。小易的父亲说:“当年我们也是花了一大笔钱让他在美国读书的,没想到现在发展得这么不理想,这当中有我们做父母的责任,也令我们很失望。”

  更有甚者,小两口当了爹妈还在“啃老”,吃穿都靠年迈的父母,其情其景更是令观者叹息。

  ●案例四 来自甘肃的宋女士,从孙子出生便包办了儿子家里所有家务,还要拿自己的退休工资来接济家用,愣是累得生病住院。一怒之下,她只好带着孙子在外租房住,硬逼着小两口“断奶”。宋女士叹息:“唉,哪有他们这样当爹妈的,有空时逗逗孩子就算完成任务了。吃完晚饭,一人一台电脑玩到半夜,家务活一个手指都不肯伸。我原来身体好时还能撑住,现在真有点儿干不动了!”

  2 “啃老”不休谁之过

  不可否认,在生活压力面前,许多刚刚处于人生和事业起跑线的年轻人的确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帮助,一些“啃老”现象中有无奈的成分。但是,对于那些形成习惯的“啃老族”而言,他们完全忘记了“敬老孝老”的责任,心安理得地靠老一辈养活而没有任何负疚感,如果父母不养,更是怨言不断甚至打击报复。这种有违社会伦理的现象频繁出现,究竟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梅志罡对本报分析说,我们的社会处在一个急剧转型的变动中,年轻一代中的部分人如果没有很好地跟上这个社会的变化,就会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就需要从父辈那里索取资源来保障自己的生存。

  的确,在就业和创业的初期,应届毕业生难免会有“毕业季之痛”。就业难,工资偏低,房价、生活成本偏高,都构成了对年轻人的挑战。但这些,都不是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啃老”的原因。

  再者,出现像小易这样的例子,家长也要反思,是不是教育也出了问题?有专家就分析说,“啃老族”之所以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父母过度的溺爱。“‘啃老’与传统的家庭文化有关,家族制的传统体系意味着父辈对子辈的抚养义务和子辈对父辈的赡养义务,但在社会发展中,父辈拥有的资源往往比子辈更多,所以子辈在成长过程中有向父辈索取资源的动因,这是‘啃老’现象形成的一个内在原因。”梅志罡说,“这也体现了家庭在教育上的失败和纵容,一部分年轻人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成年后在社会上很难自立。”

  而子女在家庭观念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现在许多年轻人缺少感恩心理,认为父母为自己提供无偿的帮助是天经地义的,加上独立能力不强、懒惰成性,这些都导致了他们只能回家“啃老”。

  3 告别“啃老”靠大家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山东省等多地发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修订草案中,拟规定禁止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成年子女“啃老”。对于这项草案,有人叫好,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厢情愿,并不能根除“啃老”现象。

  “随着‘啃老’人群的不断增大,现在的年轻一代在买车、买房、养孩子等方面纷纷‘啃老’,而老一辈的养老资源又并不充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立法的形式有限度地控制‘啃老’人群的扩张,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来说,是有进步意义的。”梅志罡说。

  不过,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也有专家指出,“啃老”现象更多源自家庭伦理和社会传统的问题,用法律的方法来进行限制并不妥当。

  在家庭教育方面,梅志罡表示,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过分看重应试教育导致我们对孩子的生活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太重视。我们要让孩子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孩子的职业技能,让他们在迈向社会的时候能更好地适应。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既不能对孩子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娇惯。”

  在父母意识方面,有专家认为,很多父母觉得孩子没有独立生存能力,愿意慷慨解囊,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纵容。每个人都应该具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赡养父母是道德,贡献社会是社会责任。一旦孩子形成“啃老心态”,而父母又纵容,这是一种极坏的道德示范,还会影响新家庭的形成。

  在年轻人自身因素方面,他们应快速地学会自食其力。虽说面对结婚买房动辄需要几十万上百万元的压力,年轻人完全靠自己并不现实,但也要营造鼓励年轻人自立自强的社会氛围,让他们意识到成人后依靠老人从牙缝里省出的钱来过“体面”的生活不是什么光彩事。

  “首先,现在的年轻人一定要转变就业观念,要树立凭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上站稳脚跟的观念。其次,要认真地培养自己的能力,光是读书拿个文凭,没有能力是不行的。”武汉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周运清对本报分析说,“最后,就是要有创新思维,形成自己的特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