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78.8%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出头鸟”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4-10-29 浏览
78.8%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出头鸟”

 

  漫画:勾犇

  当下,各行业都涌现出很多敢于打破传统束缚的人。刚退役的网球运动员李娜,更被誉为敢为人先、不怕做“出头鸟”的典范。然而,老话却说“枪打出头鸟”,认为保持低调才能安身立命,当“出头鸟”会带来更多挑战和风险。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做“出头鸟”?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和手机腾讯网,对5035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5.4%的受访者认为在现实中很少有人愿做“出头鸟”。但78.8%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需要“出头鸟”。83.0%的受访者指出,当“出头鸟”并不是莽撞,而是不在乎他人眼光,勇敢坚持为梦想奋斗。

  89.8%受访者表示不做“出头鸟”是怕风险

  调查中,仅33.6%的受访者觉得现实中愿做“出头鸟”的人很多,11.7%的人觉得一般,55.4%的人认为这样的人很少。

  赖久哲在北京一家公司做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咨询,他觉得现在愿做“出头鸟”的人很少。“在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和一些央企、国企员工做访谈。我发现想要靠主动反映问题来找出公司制度或财务上的潜在漏洞,往往很难,经常和不同人磨好几轮仍然无功而返。其实打破旧制可能对每个人都有好处,但就是没人出头,都想‘搭便车’。”

  家住沈阳和平区某小区的刘明志今年56岁。他在小区门口经营了一家小卖部,往来光顾的大多是邻居,他的小卖部也成了大家打扑克、聊天的“根据地”。“周围人有什么摩擦、矛盾,我总是出头帮他们弄个明白”。有一次,小区来了一群租房者,随处便溺,斥责多次无果。刘明志就张贴了警告标语,还主动找他们理论。“一个人对4、5个年轻人,挺怵的。但邻居们叫我一声大哥,就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对于很多人不愿做“出头鸟”的原因,调查中,89.8%的受访者指出“‘出头’意味着更多风险”,85.9%的人表示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35.9%的人指出是“文化传统推崇中庸”,28.4%的人认为是“‘出头鸟’一般没好结果”。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叶李说,中国人总有种“求自保”的心态,这和我们的文化心理有关,是在长期的文化、政治语境下形成的保守心理。“出头鸟”可能是“出挑”,也可能是“出格”,无论是哪种,都有可能受到伤害,这样的创伤意识潜隐在人们内心深处,人们为了避免挫败与创伤,会采取更为稳妥的、对自己有所保护的方式。“不少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教导他们不可轻易率先行动,不要贸然表达态度与观点,要尽可能随大流做出选择,避免‘与众不同’带来的风险。”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周玄毅则表示,很多人不愿意做“出头鸟”,是因为社会给人自由发挥的空间不够。“我们社会更多地需要顺从、遵从规则,一旦你不遵从规则,就会对这个社会造成威胁,这也是我们很多人反感‘出头鸟’的原因”。他认为,越是资源匮乏的社会,越反感这种“出头鸟”,而资源比较丰富、空间比较大的社会,会对“出头鸟”有更多的鼓励。

  71.0%受访者认为“枪打出头鸟”观念影响创新

  “枪打出头鸟”的观念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71.0%的受访者直言,“枪打出头鸟”的观念,对鼓励创新会有很大负面影响。

  调查同时发现,69.1%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去创新或创业,并不比以前更容易。

  “要不要让孩子做‘出头鸟’,我内心很矛盾。”辽宁市民刘明女士有一对双胞胎儿子,今年都上六年级。两个人阅读量很大,也很调皮,“所以特别容易吸引老师的‘关注’”。老大李泽熙曾当堂抨击老师的考试形式过于死板,要求改为实践作业。“虽然意见被采纳了,但老师很不高兴,被训一顿是免不了的。在我们的教育环境中,千言万语的教诲其实都是一句‘听老师的话’。”刘明女士想鼓励孩子有不同想法,但也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今年快30岁的朱为超是厦门一家环保公司的创始人,他正在推广食物垃圾处理机。“很多人觉得既然是垃圾,为它多花一分钱都是浪费。却不知垃圾造成的污染,会给所有人都带来更大的生活成本。”很多地方严重的垃圾围城、雾霾等污染,让他选择做“敢为人先”者,通过推广食物垃圾处理来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但中国百姓的厨房里从来没有这个东西,我这个‘出头鸟’不用打,连注意都很难被注意到。”他自嘲地说。

  “我是60后,大学毕业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去当个体户、去外资企业,都可以说是‘敢闯’了。如今的社会更加开放多元,‘枪打出头鸟’观念的影响力在变小。”某高校哲学系教授方永提醒,“枪打出头鸟”这种观念能产生多大的影响,还和创新创业者自身的人生哲学有关。

  78.8%受访者认为社会需要“出头鸟”

  有多少人愿做“出头鸟”?调查中,47.9%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愿意,23.8%的人觉得不好说,32.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做“出头鸟”。

  朱为超不愿自己的项目石沉大海,他联合同道,到环保部、住建部去跑,为食物垃圾处理争取在国家厨房标准中的位置。还加入环保和建筑组织,去讲技术和原理,大力推广。“当‘出头鸟’确实需要勇气和恒心,阻力来自方方面面,但顺势而为容易随波逐流,我不想那样。”

  调查中,78.8%的受访者认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出头鸟”。

  受访者推崇什么样的“出头鸟”?83.0%受访者指出,当“出头鸟”并不是莽撞,而是不在乎他人眼光,勇敢坚持为梦想奋斗。

  周玄毅表示,和以往相比,人们对创新的接受度更高了。但当前想要创业成功,也许要更难了,毕竟很难再出一个马云。“总的说来,我们社会必然需要‘出头鸟’。如果都不出头,鸟群怎么飞得起来?”周玄毅认为,小微公司减税、专利保护,都是保护创新“出头鸟”的具体做法。

  叶李认为,“出头鸟”有很多种含义,但创新的“出头鸟”,社会肯定需要,这样的“出头鸟”并非都没有好的结果,恰恰相反,有很多获得了成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比如近现代以来,为了改变中国积贫积弱面貌而奔走呼告、锐意进取、图强求变的志士仁人,从某种意义来讲也是出头鸟。这样的“出头鸟”被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被我们崇仰。任何时代,肯定需要有人作为时代和社会诉求的代表,革故鼎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

  “破解‘出头鸟’的困境,不是个人可以做到的,这和我们的传统文化因子有关。”她说,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文化根源到底应该在哪里,还要思考怎样造就一个更好、更开放的社会现实,这需要整个制度、观念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