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东等多个地方的考研培训机构都开设了保录班,收费动辄过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万元。有些培训班还以“100%零风险”“具有独家人脉”等为承诺,保证学生能够被名校录取。但法治周末记者采访发现,天价保录班并非100%保录,且“保证录取”的字眼也基本不会出现在培训机构和考生签订的协议中。
考研人数居高不下,而高校招录名额有限,一些培训机构借此推出了所谓的考研保录班。
在北京培黎职业学院院内有一座独栋的4层楼,取名“艾黎”。楼道里“保录”“直录”的海报以及走廊里随处可见的名师信息简介似乎都在暗示着这座大楼内做着独特事。
这里是普明教育考研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普明教育)的一处培训基地。
2014年11月5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来到该培训基地,并见到了正准备在此参加培训的大三女孩儿雅若(化名)。
独自一人拉着一个大皮箱子,雅若风尘仆仆地从内蒙古赶来北京。为了圆考研梦,未来的一年雅若将在这里度过。
“我报的就是考研保录班,协议已经签了,钱也已经交了,近五万元。”雅若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雅若说她准备报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的会计专业研究生。而她口中的保录班指的是目前许多考研培训机构以“保录”承诺作为宣传口号,并针对考生进行培训的课程班。
在刚刚过去的10月31日,2015年考研初试网报已经结束,这也让考研保录班备受关注。
数据显示,研究生报考人数已经连续10年达到百万人以上,而名校的研究生录取名额更是屈指可数。
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北京、山东等多个地方的考研培训机构都开设了这类保录班,收费动辄过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十几万元,有些培训班还以“100%零风险”“具有独家人脉”等为承诺,保证学生能够被名校录取。
这些价格不菲的保录班到底如何“保录”?这里面又有什么玄机?
带着这些疑问,法治周末记者近日走访了北京市包括启航教育、普明教育、文硕教育、海文考研、跨考考研、北大燕园考研在内的6家考研培训机构。
培训机构称靠关系保录
“当时培训机构的招生老师表示‘我们有关系,保证你被录取’,说自己的某位高层领导就是我报考的学校毕业的博士,有一定的人脉,可以在初试阶段帮我们提供内部资料,在复试阶段帮我们打通关系等。”与雅若一样,去年在某考研培训机构上过保录班的欧浩(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保障性录取,主要针对有名校情结学生群体,公共课过国家线即可,专业课内部资料保障性高分,复试保名额通过,为您的考研买一份‘保险’。”在普明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里,法治周末记者看到如此表述。
“我们有专门的运作团队,你把你报的学校、专业、研究方向、导师等信息告诉我们。只要你的初试过了,疏通关系这块就由我们来运作,如果过不了我们就全额退款,但前提是我们得对你进行一定的测试,符合我们要求的才能签约。”法治周末记者以考研生身份致电启航教育,该机构一位高老师如此说。
当法治周末记者质疑如何才能证明他们确实帮忙运作时,高老师表示:“每个人在社会上多少都有一些人脉,况且我们是专门做考研培训的。如果你有把握通过也不会找我们,对吧?”
而在一家叫北大燕园的考研培训机构,一位张姓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们和很多院校都有着多年的合作,有的甚至合作十几年了。我们在招到对应学校的报考生时,会在复试前给学校那边打一下招呼。”
对此,法治周末记者致电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北京院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以核实该情况,但所有研招办均表示不存在与此类培训机构合作的情况。
“我们和这些培训机构没有合作,针对研究生考试我们是不提供任何辅导的。有很多学生打电话过来(咨询此事),我们都不知道这些情况。我们的招生都是在合法合规、公开公平中进行的,肯定是择优录取的,不会存在什么便捷的渠道可以走,也绝不会与某些机构存在利益关系。”中国政法大学研招办一位工作人员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法治周末记者发现,在多家考研培训机构的保录计划宣传册中,都打着“限招3人”“内部计划”的字样,这给了考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对此北大燕园考研培训班的张老师表示,之所以限招是因为高校那边给的名额是有限的。
“事实上他们并不限招,只要你报名交钱,他们就让你参加培训班。”欧浩说,“等他们与你几轮交谈下来,你已经被搞得晕头转向了,等你动了心思,合同也就签了。”
天价保录班
“保录班是去年家里人给报的,花了4万多元。说实话,蛮贵的。”聊起保录班的价格,欧浩至今有些唏嘘。
在走访的6家考研培训机构里,法治周末记者发现,针对不同的学校,考研机构定的保录班收费价格不同,如果标有“限招”“内部计划”等字样的往往价格会更高。
如在普明教育培训机构的招生简章里,记者发现其定向保录限招计划(含初试与复试)的收费在6.4万元至8.9万元之间;跨考教育开设的“私密1对1特别保录班”的收费则高达12.5万元至16.5万元。
而在启航教育,当法治周末记者表示仅仅想让其帮助运作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复试时,一位高姓老师开口就要6万元。
保录班为何出现如此天价?
在走访的过程中,不止一家的考研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之所以收取高昂的费用,一部分是辅导班费用,而大部分都用在复试时打通报考院校的关系上。
“关于复试,机构首先会对学员进行专业辅导、模拟面试现场;其次会牵涉到和高校招录部门相关人员疏通关系,这些地方都需要花钱。”某考研机构工作人员张娟(化名)说。
“比如我们的‘特别保录班’之所以收费12多万元,原因在于我们对考研生是一对一的辅导。一对一辅导与很多人一起上课肯定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师资的配备上也不一样,这些都需要花钱。而且像我们的很多关系都是多年的私交,有时不是拿钱就能换来的。上这种‘特别保录班’只要过了初试,几乎就是百分百没问题了。”北大燕园考研培训班的张老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保录班并非100%保录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些培训机构信誓旦旦承诺的保录班,并不一定100%保证考生被录取。
在走访中,法治周末记者了解到,愿意报名参加保录班的学生,都必须与培训机构签订一份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
“当时我与考研机构也是签了协议的。协议里肯定是不会将‘找关系’‘保证录取’等内容写上,如果写上他们就违法了。他们只是口头承诺帮助‘找关系’。但协议里会约定,录取不了就全额退款或部分退款,同时会有很多的限制条件约定在合同里,比如学生要配合老师之类的。”欧浩说。
在北大燕园考研培训机构,当法治周末记者要求看一下保录协议时,其工作人员出示的协议名字却是“保过协议”。
“报的保录班,为什么签订的是保过协议?”
“我们和学员签订的都是这样的协议。”该工作人员说。
在该协议中,法治周末记者也没有看到“运作”“保过”“保证录取”等字眼,只是很官方地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
“协议里没有写明保证录取,我怎么确信到时一定能够被录取?”法治周末记者问道。
该工作人员说:“如果不被录取,我们会退1/3的费用。”随后他向法治周末记者指明协议中的相关内容,“如果考生未被录取,退回总费用的1/3,或者考生选择免费重读一年。”
去年考研失败的欧浩在无奈之下,经过与考研培训机构协商,就是选择了在培训机构免费重读一年。
有意思的是,去年学习一年的欧浩还被该机构反聘为授课老师去教新入学的考研生,这也更加让欧浩看清考研培训机构的真相。
“其实如果最后没被录取,钱基本是不会退的。机构会找各种理由,因为在签协议时它(考研培训机构)会给你挖很多‘坑’,比如有些课你是没必要上的,但如果你旷课太多,它就会据此说你不合作。”欧浩有点愤懑。
对于教育机构的师资,欧浩介绍道:“在机构授课一小时可以获取100元至200元不等的授课费,好的老师可以拿300多元。来这里授课的大部分是大学里的博士生或硕士生,基本都是外聘来做兼职的,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大学老师过来客串讲一下课。保录班宣称的‘走关系’其实与授课老师没多少关系。”
欧浩表示,培训机构会通过这些博士生或硕士生拿到相关导师的授课讲义或了解到导师的研究动向,这基本就是培训机构宣称的“内部资料”。
“在培训机构中教务与招生是不同的两部分,其实出现所谓的‘保录’最根本的原因是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出了问题,他们往往为了招生夸大事实,虚假宣传。”欧浩说。
“但如果说去运作搞关系,过去我觉得可能会存在,但现在我认为不靠谱了。”欧浩说,“考研这事儿只能靠自己。”
然而当法治周末记者问及雅若是否相信考研机构能通过“走关系”帮助她成功保录时,雅若却信心满满:“当然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反正钱已经交了,我也没有别的出路。”
11月5日傍晚,记者走出艾黎楼时,夕阳刚好撒在这座被寄予梦想的大楼上,似乎象征着胜利在望,但艾黎楼被阳光打在地上的阴影也已拉得很长很长。雅若们的未来会怎样,还未可知。
张君律师:“如果教育培训机构在做保录班项目时,没有把握能100%保录,只是录取概率比较高,就宣传说能‘保录’,这就涉嫌欺诈,它们只是以‘保录’的名义来多收学费。如果培训机构故意捏造一些事实,让学生相信能够保录并且自愿报名参加高价保录班,也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
专家称应叫停保录班
“其实那些开设保录班的培训机构打的是概念牌,到复试时,很多考研培训机构基本协调不了关系。保录班是根本不靠谱的事情。”多年从事考研辅导、现任高联教育集团执行校长的周勇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培训机构利用自身优势给考生提供考研辅导,考生缴纳一定的费用弥补自身成绩上的不足,这样的交易本无可厚非,但天价保录班’的出现无疑是助长了歪风邪气,也有损公平正义。”周勇进一步表示。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考研保录班既不符合教育培训规律,也涉嫌招生潜规则、破坏教育公平,因此必须被叫停。
“保录班能够存在主要是监管层对其打击不严所致。有关部门应根据‘保录’的招生宣传,对培训机构进行查处。”熊丙奇说。
保录可能涉嫌违规
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学生愿意报名天价考研保录班,报名后学生会面临哪些风险?
周勇认为,首先是有些学生的投机心理重,“保录”恰巧迎合了一部分平时不爱学习的考生的心理。另外,现在考研学生的家长大多是60后,他们对于高学历的渴望和看重程度都很高,所以有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报保录班。
熊丙奇也表示,本来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能保障所有考生的利益。面对保录班的违规承诺,学生应该向有关部门检举,这样保录班也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可是,就有部分考生天真地相信培训机构真能做到“保录”,根本不去分析培训机构靠什么来“保录”,十分的盲目,还有的就相信考试、招生中的潜规则,并希望自己是潜规则的得利者。
周勇对此表示赞同,他说:“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就业状况,而考研培训机构正是抓住了学生对应试的顺从,对潜规则的默认与期待,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大肆夸大宣传,收取高额培训费用。”
“即使培训机构遵守承诺,向未通过的考生退1/3学费,比如15万元学费,退5万元,培训班还能收10万元,其实其成本在高联才2000多元。”周勇进一步解释说。
不过,中国民商法资深律师、国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君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如果教育培训机构在做保录班这个项目之前,没有把握能100%保录,只是录取概率比较高,就宣传说‘保录’,这就涉嫌欺诈,它们只是以‘保录’的名义来多收学费。如果培训机构故意捏造一些事实,让学生相信能够保录并且自愿报名高价保录班,也可能会被认定为诈骗等。”熊丙奇也表示,前不久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已明确提到:“教育、培训广告的内容应当与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发的办学许可证、备案的招生简章或者广告的内容相符合,不得有下列内容:(一)保证升学、考试通过,保证获得学位学历、合格证书,或者对教育、培训的效果作出其他保证性承诺的;(二)宣传有考试机构或者其工作人员、考试命题人员参与的。”
“这表明,立法机构已经对教育培训机构的违规夸大宣传现象引起重视,将纳入法律加以治理。”熊丙奇说。
而且张君认为,从常理分析,参加保录班这种做法是有很大的风险的。如果说学生接触了老师,即便是面试通过、被录取,其实也是无效的,最后也可能会被撤销入学资格。
监管层监管不严
周勇认为,保录班言过其实,考生要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即使真的可以保录,这样的班也应该被取缔,因为违反了教育公平原则。
熊丙奇也认为,对于考研保录班,应该全面叫停,而考生们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也需要理性选择,不能盲目相信“保录”的承诺,更不能逼着培训机构作出“保录”的承诺:“有的学生在报名时,就会问,你们能‘保录’吗?能‘保录’就报,不能就不报,培训机构出于招生,也就硬着头皮‘保录’,并逐渐将此演变为一种经营手段。”
“保录班能够存在主要是由于监管层对其打击不严所致。一方面,司法机关应该针对保录班在宣传中提及的可以拿到题目、打通高校面试关节等内容,事先介入调查,
而不是在大面积的泄题、舞弊事件发生,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后再介入;另一方面,对于培训机构参与升学考试、招生舞弊的情况,要在取缔其培训资质的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建立黑名单制度,禁止其再从事教育培训业。但目前的处理,却止于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理,培训机构继续经营,被处理的责任人刑满释放之后,还可继续从事教育培训。”熊丙奇说。
周勇认为,要想杜绝此类现象的存在,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考生要端正考研心态,增强法律意识;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提升培训机构办学门槛,及时取缔非法办学机构;各大高校要严查为了私利,伸出“黑手”的违纪者。只有让培训机构彻底没了“门路”,才能从源头上保证考研公平。
“当教育真的能够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时候,绝大多数的考研者肯定能够静下心来复习,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对天价考研保录班趋之若鹜了。”周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