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749万,再创历史新高,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而与此相对的是,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招聘会却频频遇冷,特别是一些综合类场次,部分企业几乎无人应聘。只有师范类、医学类专场延续了以往的热度。
就业压力大,为何招聘会还冷场?记者采访发现,宣讲会、网络招聘等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求职的新渠道,分流了一部分毕业生。
网申渐成求职热门渠道
记者就毕业生求职途径进行了一次调查,在50位受访毕业生中,参加过网申的高达95%。其中,九成获得过用人单位的反馈。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倾向于通过网申找工作,其次是招聘会,再次是宣讲会及其他途径。
华南师大小李就对网申“情有独钟”,她坦言自己的求职目标是大公司,在招聘网站上发现心仪的用人单位后,就会在网上搜索该公司的相关信息,包括薪酬待遇以及别人的评价等,然后投递简历。小李告诉记者,自己也跑过几次招聘会,发现招聘会“来来去去都是些‘小公司’,缺乏有吸引力的大企业”,而且一些公司在现场面试后,依然要求应聘者回去网申,还不如直接在网上申请职位。目前,小李已经在某家大型企业找到了工作,而这份工作就是网申来的。
记者发现,很多毕业生都对网申非常认可,比如方便快捷。华南师大的小魏表示,自己参加过一次宣讲会和两场招聘会,也有过网申的经历,通过对比,感觉网申方便得多。不过她也表示,目前自己还没有网申成功过。
大企业缺席致招聘会“冷场”
广东省教育厅今年计划主办65场招聘会,其中约50场是现场招聘会,虽然场次较去年有所增加,但对比近年招聘会目录即可发现,招聘会布局在慢慢改变,大企业正逐步远离现场招聘。
往年,教育厅系列招聘会的头炮都是银行、金融类专场。2011年时还有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部分支行进场揽才;2012年大型国有银行集体从该场招聘会消失;到2013年,银行类专场招聘会取消。与此同时,现场招聘会上的大企业越来越少,中小企业逐渐成为主角。
相对于综合类专场遇冷,师范类、医疗类专场则依旧热度不减。记者调查发现,省内主要大医院都会在招聘会露脸,虽然知名公办学校已经撤离现场招聘会,但部分民办名校仍能吸引众多毕业生。“中小学、医院等单位网络招聘的普及度较低,仍以传统招聘方式为主。”有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分析,网络招聘是否分流了现场招聘的人气尚无法下定论,但大企业的出走肯定是主要原因。
“宣讲会+网申”成大企业揽才方式
虽然教育厅主办的招聘会11月下旬才正式开始,但各大企业早已按捺不住,每年9月新学年刚开始,就纷纷进入高校举行宣讲会。相对于参加招聘会,“宣讲会+网申”的模式更受大企业欢迎。“我们只安排进部分省份的重点高校进行宣讲,基本不会现场接收简历,都是介绍学生去网上投简历。”某跨国企业的HR告诉记者,如此操作的成本并不低,但对企业而言却针对性强、成功率高,所以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自己组织招聘或委托专职第三方进行招聘。
但并非所有企业都适合“宣讲会+网申”的模式,有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告诉记者,部分中小企业进学校开宣讲会就遭遇了冷场,“学校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号、辅导员通知等多种方式,提前通知学生来参加宣讲会,但现场却没有一个学生到场,老师只能尴尬地陪着企业HR喝茶聊天。”
现场招聘会将转型为供需线下对接平台
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应届毕业生招聘会可以追溯到1992年,“以前大学生毕业都包分配,不需要自己找工作,随着指导性计划的出现,部分用人单位需要提前与大学生见面,现场招聘会也应运而生。”有早年参与招聘会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时招聘会分为文科、理科两场专场。
据了解,招聘会最火爆时,现场都会安排民警维持秩序,还要限制入场人数。随着大学扩招,以及财政投入的增加,每年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招聘会逐渐增加到如今的60多场。
已有20多年历史的现场招聘会,如今面临着人气下降的挑战,它还有保留的必要么?对此,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场招聘会仍有存在的必要,但转型是必需的。据了解,近年省教育厅逐步增设网络招聘场次,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每天都有企业与毕业生进行线下对接。“未来还会继续加大网络招聘会的比例,而现场招聘会则转型为企业与毕业生线下对接的平台。用人单位网上筛选简历,有初步意向的再现场面试对接,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而学生减少了排队时间,也可以让招聘变得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