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难”备受社会关注。日前,智联招聘发布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比去年增长10.14%,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专家认为,“就业难”并非难在岗位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
在二线城市就业前景看好
数据显示,近几年毕业生已开始看好在二线明星城市就业。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他们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同时,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但其他二、三线城市的就业缺口仍存在。
随着近年无锡、合肥、重庆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因其具有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所以吸引来大批的毕业生。
民营企业渴望求职大学生
目前,仍有多数毕业生将简历投到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单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不断减少。
数据显示,毕业生仍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事实上,这些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目前,多数民营企业已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提高。面对“人才荒”,也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
医药制造加工成高新人才摇篮
数据显示,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目前,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考试,但人才市场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大幅下降。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
专家介绍,通过分析2010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上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但是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的缺口。近年来,这些行业的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
职业规划切忌纸上谈兵
调查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职位定位等。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的情况下,易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
专家认为,职业规划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在就业时更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从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其意义并不大。
毕业生更看重工作趣味性
随着企业人力发展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后备力量,已经成成为企业招聘人员的趋势。“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而工作,他们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导致频繁出现跳槽和裸辞的情况。
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
明确个人优势和选择方向
专家建议,毕业生首先需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工作,再去计划怎么干也不迟。
此外,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通过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及岗位,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选择从基层岗位做起。同时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