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万象 > 内容

为兴趣创业 颠覆式创新——90后创客登场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青年报 日期:2015-02-12 浏览

  90后创客登场了。为兴趣创业、互联网思维、全球化视野、颠覆式创新……90后的创业之路与众不同,一个全新的创业时代扑面而来。

  裸辞创业时,郭列只是想做一款有很多人用的产品。这位喜欢《海贼王》的90后,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惨遭失败,耗光了几乎所有的积蓄。想放弃的时候,他就想象和小伙伴一起庆祝成功的画面:“我们实现了理想!”好像又打满了鸡血,继续把产品做完、做好。

  2014年6月,他带领团队设计的“脸萌”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登上了APP排行榜首位。随后上线的海外版“FaceQ”,仅半个月就在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登顶娱乐下载榜或者总榜。

  “90后之所以有今天的勇气和创造能力,是因为享受了上一代人创造出的社会财富成果,也就有机会为了想要坚持的东西甘愿承受更大的风险。”如是娱乐法创始人刘莐说,我相信创业的每一个90后小伙伴,都不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我们都有想坚持的事情。

  90后的创业想法很简单:做喜欢的事

  “我创业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想找一个喜欢的事情作为职业。”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的刘莐自称“学渣”,她不希望像很多师兄师姐那样,在金融、法律等收入不菲的行业里忙碌,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10年后谁都不会太差,选择的道路决定了未来的幸福指数”。

  大三的一堂知识产权课上,老师讲的一起著作权侵权案,引发了她这个戏剧票友对娱乐产业法律问题的思考——我国电影市场开始飞速奔跑,而大的律师事务所很少有机会深入到文化领域。面对庞大的娱乐市场,法律服务是一片蓝海。

  “如果毕业出国读一两年书,有可能耽误了‘抢滩’的机会”。于是,她决定创业。

  不少90后对于创业的态度和刘莐相似。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创业观察报告》显示,66.2%的受访90后认为创业是好的职业选择,70.4%的受访90后认为创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31.1%的受访90后在未来3年内有创业打算。

  阴明是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的。他做的项目叫作“毕老师”,利用大数据帮助申请留学。想到这个创意,是因为他在申请学校时遇到过一些问题,比如一些数据、资源得不到,自己在论坛里找又很繁琐。

  “上一代人创业的时候,顾虑会多一点。我们更多的是想做好一件事,甚至一开始并不会去考虑是不是有完整的商业计划。”阴明说,90后与国际接轨更快,国外刚有什么概念,在中国“零时差”就知道了。尤其是从国外回来想创业的孩子,有些想法几乎和西方同步。

  90后中很多人具有真正的兴趣和理想主义,具有独立思考、自由的精神,创造了不一样的生活消费娱乐方式,并能够为之比较纯粹地努力和坚持。他们的创业不仅在满足他们那一代人的需求,也在改造我们这个旧世界。

  “任何好的产品,最终目的都是帮助社会提高效率。”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武星宇,回中学母校时目睹了老师出题组卷的辛苦和低效,由此创办易题库,让老师有更多时间花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上。

  经常有人问他:学导演的为什么做在线教育?他的答案很简单:互联网相对公平开放,使得年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创业。

  他发现很多在线教育公司的创始人,最年轻的都是85后,甚至还有60后、70后,“为什么要让一帮离学生时代那么远的人做教育?他们还知道老师和学生最大的痛点在哪里吗?”他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机会。

  在教育部大学生创业培训指导委员会副主任路军看来,互联网正在改造中国经济,与之相伴成长起来的90后,兴趣爱好更多元化,他们更容易发现互联网创业的机会。90后的父母往往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可以支持90后大胆尝试。政府和社会也提供了更多创业扶持,资本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众创空间等政策利好,让越来越多的90后敢于实践。

  投资人反而追着90后创客投资

  年轻对于创业来说,并不总是优势。刘莐深有感触,“法律是一个等级化严重的领域,我们的竞争对手可能都是35岁到50岁的大叔们”。只有做到足够专业,才能消除因为外表年轻而让客户产生的不信任感。

  决定创业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撰写商业计划书,也不是写励志文章先把自己捧红,而是做一个特别基础的工作:总结和跟踪2012年文化娱乐产业法律和政策以及娱乐产业新闻事件。至今,这个工作她一直坚持在做。

  “怎样向客户展示专业性?作为一个年轻团队,我们的人脉不多,所以要感谢互联网。”她建立起了微信公号,在知乎等新媒体上做推广,不吝惜分享“最实在的干货”,将对行业的分析、评论传播出去。客户慢慢地找上门来。

  “互联网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非常便利的方式,能够让我们以很小的成本,跟外界保持密切的互动;让我们能够专注产品,突破一些传统思路的桎梏,做我们认为对的、该做、有益的事情。”刘莐说。

  90后创客对资本的态度更加理性。刘莐发现,以前不少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一踏入创业领域,就被资本牵着鼻子走,甚至很多精力和人力都直接冲着资本去的——“创业”成为嵌套在资本的运作链条中的一环,从给公司打工,变成给资本打工。

  在她看来,创业本应是选择一种自由的方式,实现一个想法,解决一个需求,而不该变成不断给自己画界限的桎梏。

  研究指导青年创业多年的路军认为,当前好的项目不愁资金,只要年轻人有好点子和现实意义比较大的商业计划,反而是投资人追着他们投资。90后在和投资人对接的时候也更加自信,往往直接就会告诉投资人,我们可以给你产出多大的价值。而在风险投资刚引入中国时,一些创业者会低三下四地去求投资人。

  “我们对自己的项目挺自信,应该不缺钱。”锐波科技创始人孙宇晨已经在选择投资人,首先看重是不是优质投资者,要找在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有比较丰富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倾向于选择比较酷爱90后的投资者,对我们的想法、性格都非常喜欢和包容的”。

  因为创业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他希望投资者首先不会想到的是“我这个项目是不是看错了,怎么这么多困难”,而是想着怎么帮助解决这些困难。这样即便遇到不好的事情也敢跟投资人说,大家一起解决,“相当于多了有经验的编外员工,这非常重要”。

  大多数投资人都喜欢连续创业者,90后创客在刷新和丰富着“连续创业”的内涵。不少投资人问武星宇过去有没有创业的经历,“如果说创业一定是要开一个公司的话,那易题库应该是我的第一次创业,但是我觉得创业应该不仅局限于此”。大学四年乃至高三期间,他当导演带团队拍摄了十余部微电影,每次拍摄都像一次小型的创业。作为导演,要负责艺术创作、管钱、管人等各种事情,“这已经足够让我成为一个优秀的连续创业者”。

  管理成为90后创业公司的新挑战

  没有规矩、不照搬任何管理模式,是90后创业公司的一大特点。

  “一开始,我们没有扣工资的规定,后来发现请假的人太多了,就跟大家说,请假一天扣一天工资,大家就不请假了。”郭列希望,所有的规矩从自己的经验当中归纳出来,发现一个问题画一条线,不要超过这条线,做什么都可以。“我们营造的关系不是同事,是伙伴。我的团队只有男妹子和女汉子,大家很会在工作中找乐子,每天都不想下班。中午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相互调侃一下,比如在办公室放‘洗剪吹遇到杀马特’。”

  90后创业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很有特色,但管理是他们的新挑战。路军发现,90后在管理80后或者年龄更大的员工时,成功的案例并不普遍。像超级课程表创始人余佳文,虽然在很多媒体上都展示了比较另类的、非常任性的管理方式,但不值得推广。90后创业者也应该尊重科学的管理模式,而不是仅仅凭借自己的个性爱好来管理员工。

  在与合伙人协作、如何处理突发问题上,90后创客的短板比较突出,“估值1亿元的泡面吧一夜分家”、“西少爷内讧事件”等新闻不时见诸报端。

  刘莐认为,当大家对一个事情、一个创业项目产生热情时候,不能仅仅抱有“咱们就试试看吧,成不成再说”的态度。一定要坚信,这件事情会做成、做大,肯定会遇到各种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所以需要事先设计好一些制度,包括对管理者自我的约束。“明算账”并不会影响兄弟情谊,回避和拖延才会导致隐蔽的风险爆发,最终伤感情。

  “如果不具备专业能力,可以请专业的律师、投资机构等提供这样的法务。”她说,这就是创业者的管理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知道该去找谁,能够甄别出谁合适提供这个服务。

  “一个人的创造力其实是有限的,从精力、学习能力来看,创业的黄金年龄也就是10年。”致力于重新定义金融服务的孙宇晨表示,10年后,如果自己创业成功,估计也只能转型成投资人,让00后去创业,为00后打工。如果还有能力,就想跟美国硅谷那边很多的连续创业者一样,自己找项目。

  在国内外市场“双丰收”的郭列,并不以上市作为目标,而是回到“初心”:希望很多人用自己的产品,“我们了解自己这个年龄的人,我们想要做年轻人更爱的公司”。

  “自然规律就是起了就会落,爬上一个山之后就要下山。”郭列说,脸萌已经做好准备当一颗流星,但是我们更希望,这颗流星划出的弧线可以让更多年轻人跳起来,让更多媒体和投资人愿意关注、投资年轻人,让他们可以变成另外一颗流星,然后大家一起下流星雨,这也很美。

  创业两年了,刘莐感觉自己很幸运地成为中国有资本圆梦的第一代人,创业对于90后,恰好是一种回报社会的方式。

  她有时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贡献?这是她本科时的老师苏力先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的序言标题。创业不仅是拿投资、挣钱、做生意,而且是用行动告诉社会——什么是你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