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大清早,河南省实验中学顾老师的辞职信走红网络,辞职理由言简意赅加上标点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篇被称为“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不仅仅得到了网友们的祝福,更是用洒脱自如的态度赢得了网友们的钦羡。
钦羡的人越多,其实也突显出一个问题:真正敢这样做的人很少。并不是说辞职的行为本身值得发扬,而是说生命个体经过了内心理性的思考与权衡,最终选择了对自我负责的做法是值得称赞的。
实际上,对人生思索规划,对自我负责,应该是个很私人化的问题,我们在讲求奉献社会的同时,也同样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过我们中的许多人,并不能轻松拿起这份对自我的责任,反而是捆缚在一种“身不由己”自认为的必然命运中,进而最终放弃对个人诉求的考量与规划。
这份“身不由己”往往是来自父母、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合力约束,个体也遂将大多数人认为正确的选择视为圭臬,按部就班,规规矩矩,不顶嘴不闹腾。就算是关系人生前程的专业选择上,往往会按照父母的意志强迫自己接受并不感兴趣,甚至并不了解的专业。最终不可避免又会在自己并不喜欢的领域从事自己并不热爱的工作,如此一来,也难谈创新与成就感。
尤其当社会上越来越多人将成功的定义功利化,专业、职业以及人生的意义往往与金钱的多寡进行简单化等同,从众心理的趋势下,个体思索也让渡给沉重的“约定俗成”,干一些心不在焉的事。我们为顾老师点赞,不过是因为她替大家做了一场遵从内心的仪式,这场仪式满足了众人的期盼。
实际上,像顾老师这样想明白自己的追求,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力完全是可以通过理性训练获得的。在听取他人意见前,在做人生选择前,都先了解自己,考虑实际,也听从内心的想法,过自己真正适宜的生活,关键要真正做到独立思考。毕竟激活个体意识也是在激发着无限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