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毕业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题如何破解?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5-07-01 浏览

  又到了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再引关注。近日,媒体报道称,记者在多省份采访了解到,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依然困难,部分毕业生受困于经济压力而仓促就业、低水平就业。受访高校教师和专家表示,农村大学生仍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多重因素削弱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力”。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谈及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749万人,为历史最高。并要求“要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鼓励到基层就业。”而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调查显示,2013年,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7.7%,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就业率则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只有69.5%。种种数据说明,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一道必须正视和有待破解的难题。

  何以至此?有论者认为是地域经济发展差别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所致;有人归因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也有人坦言农村大学生在家庭条件、社交能力、自身综合素质等层面整体上不具竞争力……这些观点不无道理,就如媒体调查所发现的那样,目前农村大学生“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从录取机会到就读学校,从可支配资源到实践能力,从求职机会到就业“软实力”,与城市生源相比,农村大学生的确“起跑慢了”。

  进一步看,虽然近些年我国农村生源被录取比例在逐年提升,但农村大学生的处境,整体上仍是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能够进入名牌或一流大学的农村生源总体偏少,他们大多“扎堆”于二本或三本院校,这些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资源,能给予他们的就业平台和就业机会相对偏窄。有数据显示,从全国范围看,985高校中的农村考生比例仅为20.8%。而这在“211、985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成为多数用人单位“招聘潜规则”的当下,显然对农村大学生群体不利。

  因此,在现有改革举措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一是要尽快让“单一分数论”的录取标准得到普遍修正和改进;二是创造条件,激活资源流动,打破学校间的等级差别和资源壁垒;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包括农村学生在内的大学生能够凭一技之长闯荡和立足。

  除此之外,对农村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要加强引导。那种“非国企和事业单位不去”的就业观念无论大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都很难实现,要看到很多民企、私企的平台同样发展空间广阔。如今,国家出台许多优惠举措,鼓励大学生到二线城市、到中西部地区和基层工作,这其中其实蕴藏着大量机会。而随着“互联网+”和“创客”一族的兴起,一些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休学创业的政策办法也相继推出,相信大学生们只要愿意尝试,肯付出努力,在哪里都能实现自我价值,尝到可口的“蛋糕”。不论是政府部门、教育者还是大学生,最好的姿态就是脚踏实地,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谋求机会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