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带动就业是新形势下拓展就业空间的有效抓手。作为省级创新型城市的海门,今年是如何实施好创业带动就业的?昨日,记者就此作了专题采访。
创业带动就业形成倍增效应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市人社局局长冯彪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将其作为十大民生实事内容之一,并全力以赴加以推进。
我市在推进“率先建设高标准小康,率先融入苏南发展”的进程中,始终把惠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大力弘扬海门崇尚创业的优良传统,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富民,并以创建创业型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构建了创业带动就业的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创业培训体系、创业服务体系、工作考核体系,努力把海门建设成创业特色鲜明、创业引领作用明显、创业品牌汇集、创业氛围深厚的苏中地区一流的创业型城市,如今在海门“干部创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创业热潮处处涌动。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抢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的新机遇,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力度更大,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明显。
据介绍,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创业1880人,带动就业9258万人,城镇新增就业962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89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0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4492人,各项数据都达到或超过序时进度。
建立完备的创业支撑体系
“大学生在海创业、就业享受多项补贴。”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是我市今年新出台的一项注重学历人才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这个政策的出台将会吸引一大批大学生来海、回海创业。
我市在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政策导向,建立和完善了政策支撑体系。我市将创业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与带动就业富民结合起来,先后出台了《海门市实施“510”转型工程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市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和建设省级创业型城市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大对创业扶持力度,每年用于扶持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资金超过1亿元。同时,海门以改革创新为抓手,不断优化创业环境,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市级各职能部门依据自身职能,本着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实则实的原则,为创业人员自主创业消除障碍。我市还专门设立创业引导资金2000万元,对失业人员从事创业免费进行技能培训,提供小额担保贷款。据介绍,今年1至 11月份,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人数3211人,创业技能培训900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20514人次,发放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1518万元,财政贴息73.3万元,由此带动356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构筑特色鲜明的创业载体
“创业需要载体,我市十分注重构筑特色项目的创业载体,吸引更多的人集聚创新创业。”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临江生物科技创业园就被评为省级“创业孵化园”。
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是我市重点打造的吸聚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特色载体之一。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规划建设面积30万平方米,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的创新创业载体。近两年来,临江新区生物医药科创园吸聚了生物医药、新材料创新创业项目超过30个,引进千人计划等顶尖人才5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3年内将引进博士以上学历的创新创业人才超过300人。
近年来我市按照要素集聚、创业集聚的要求,构筑园中园、区中园,构建了省级装备产业园、省级家纺产业园、省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省级科研外包产业园,市产业研究院,以及国家级都市科创园、生物医药科创园、复旦科技园、复华高科园、海门港科技园等特色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海门创新创业的集聚地。这些特色产业园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了创业的空间。今年我市又抓住“互联网+”新机遇,加快打造电商平台,积极探索创业带动就业的新路径,并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今年上报创业项目34个,有3个项目进入南通创业大赛的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