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特别推荐 > 内容

节后工作不难找招聘的求应聘的 求职者不满薪酬
作者:admin 来源:北京晚报 日期:2016-02-29 浏览

  节后人才市场热闹开市

  饭碗不难找

  就是钱不多

  春节后的一个月正是人力资源市场最热闹的时候。很多企业需要在年后大规模招聘;职场人也总是在年前领了年终奖后辞职,过完年再重新踏入职场;年前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上周末,好几场大型招聘活动在北京的几个大型会展中心同时举办,记者探访其中的一场招聘会,从中可以窥见新一年的职场有什么新动向,大伙这一年的饭碗和钱袋子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剧情反转

  招聘的求着应聘的

  上周末在中国国际科技会展中心举办的“北京人才大市场”招聘会是北京行业内颇具口碑的老牌招聘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招聘会场中再现人山人海的大场面,开场两个多小时,会场内已经人流如织,各条通道都被挤得水泄不通。前几年的招聘会,都是应聘的围着招聘的排起长队,几十人甚至几百人争夺一个岗位。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用现在时髦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剧情反转——坑多萝卜少,招聘的得求着应聘的!等人上门已经变成了下去拉人,整场招聘会,到处都是企业派出的招聘代表,拿着精美的宣传册游走在各个角落,只要看到有人走过,就上去介绍自己的公司。“你好,找工作吗?看看我们公司?”“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学什么专业的,有意向岗位吗?”有时一个应聘者要同时对应好几个招聘者的“拉拢”。甚至有企业的HR说,他们招人也有任务,如果招聘不到足够的人数,也会挨老板骂的。为了让应聘者尽快面试、入职,很多企业都是当场发放面试通知单,要求应聘者马上前往公司面试;还有从郊区来的公司特意租了宾馆住在附近,就为了让求职者就近面试。

  用工成本高

  企业给的不少员工觉得不够

  求职者应聘,最看重的当然还是薪酬待遇。虽说“谈钱伤感情”,但这个问题还必须摆在桌面上说清楚。可转了一圈,记者发现,这个问题还真很难说清楚。

  记者听到的对话大多是这样的:“你们公司能给到多少呢?”“这个很难说,要看你的工作能力怎么样,能力不同,获得的绩效工资也就不一样,这个差别很大。”双方似乎很难把具体的钱数说清楚,即使有一些企业给出了薪酬标准,可这个伸缩的幅度也很大,比如说某学校课程顾问的岗位,月薪在8000元至2 万元之间,再另加奖金提成;市场专员月薪在5000元至1万元之间,另加奖金提成。某网络科技公司的微信运营岗位,月薪在6600元至9600元之间;会计的月薪在4000元至8000元之间。如此之大的伸缩幅度让求职者难以捉摸自己到底能拿到多少钱。“一般这么标的,都是给你最下面的那个数。这还是税前的,扣完税和保险,实际拿到手的比这还少。”求职者滑先生告诉记者,根据他数次找工作的经验,企业给出的薪酬范围越大,往往拿到的就越少,因为求职者总是看到那个高线的数额,以为自己努力就可以拿到那些钱,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最后你拿的肯定是最低那一档。说根据工作能力不同,绩效工资差别很大,能有多大呢?销售、推广之类的岗位肯定是干得多拿得多,可人事、会计、行政之类的岗位,哪有什么提成,可不就是死工资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给出的薪酬还真不高。多数都是四五千起步,少数店长、经理之类的管理型人才,可以达到万元以上。“没办法,现在企业的负担太重了,不敢给出太高的薪酬。你以为他才给你四五千元,可实际上他付出的成本远比这个要高。”据业内专家说,自《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的用工管理得到了严格规范,签合同、上保险、解约要赔偿违约金、过了一定年限要签无期限合同等等,法律规定虽然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但企业的用工成本也直线上升。假如一个员工实际到手的工资是7000多元,那么企业付出的成本实际上是14000元以上。现在国家又放开了二孩政策,雇佣女职工的成本又提高了一大截。用工成本高导致了企业招人时在薪酬待遇上十分谨慎,不敢给得太高。

  尽管企业付出的实际成本很高,但员工却总是以实际到手的钱数来衡量工资的水平。很多求职者都认为,企业给的钱太少了。“不是我们要求高,而是生活逼得实在没办法。我们都不是北京人,又不像人家农民工,找个服务员、保姆之类的工作还包吃住,我们都是要自己租房子的。房租年年涨,跟人合租一个单间,现在都要2500元以上了,吃饭一顿三四十块太正常了,除了吃住还有很多别的花销,五六千元也就是个月光吧。”求职者毛小姐跟记者说,自己已经工作5年多了,现在仍在租房居住,如果不能拿到6000元以上的工资,生活都难以为继,所以这次来找工作,钱少了她是不会考虑的,而且还得是税后实际到手的。照这么计算的话,招聘企业给出的钱数就要到八九千元以上。她找了一圈,发现这样的岗位很少。

  最缺人最赚钱的岗位最招不来人

  实际上,每次招聘会,需求量最大的岗位就是销售。企业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销售,能把东西卖出去赚钱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因此,每个季度人社部发布的招聘岗位需求排行榜,销售几乎占据榜首。可记者发现,尽管市场需求很大,但往往这个岗位又最难招人,因为很多求职者都不愿从事这个职业。

  除了名字本身就是“销售代表”、“业务员”的,还有大量跟销售沾边的岗位,比如课程顾问、金融分析师、客户专员等等,都不太受求职者的待见。比如,某房地产公司是这次招聘会上最卖力的企业,派了好几名招聘专员在场内四处拉人。他们要招大量房地产经纪人,可很多求职者一听说是卖二手房的业务员,马上扭头离开。还有不少金融类企业招聘理财规划师,很多公司都安排了年轻漂亮的姑娘站在展台外,看到有人经过就上前主动询问,即使是求职者的专业跟金融相距甚远,他们都不在乎。“没关系,我们有岗前培训,不需要非是学经济,学金融的。”“我们那什么专业的都有,还有学机械的干这个呢。”最“来者不拒”的当属这类公司了。可即使这样,仍旧很少有人愿意留下简历,很多人就像摆脱马路上乱发的小广告一样,连连摆手拒绝。“理财规划师,听名字多牛啊,实际上就是推销理财产品的,这样的骚扰电话我隔三差五就能接到,一天到晚地低声下气求着客户买东西,才不要去干这个。”求职者贾女士告诉记者。

  还有一家教育公司也在热情地拉人,但效果同样不怎么样。他们招聘最多的岗位就是课程顾问。这个岗位听起来也挺高端的,但一细问,还是销售。一位求职者从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展位前出来,告诉记者:“拉我过来时说是做课程顾问,我以为是回答客户关于课程的咨询,结果问清了,还是打电话跟企业老板推销他们的课程,让老板们交钱来听课。”他表示,不会应聘这个岗位。

  记者发现,凡是跟营销、客服、业务拓展相关的岗位都是招聘方热情拉拢,可求职者却反应冷淡,但其他岗位,诸如人力资源、文案、行政专员、后期制作等等无需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岗位却都受到欢迎。贾女士告诉记者,其实她很明白,销售才是最锻炼人的岗位,而且干得好的销售要远比其他岗位赚得多,“跟我合租房子的姐姐就是医药代表,推销医疗器械的,年前领了年终奖,听说是20多万。可我觉得她的活我干不来,我就不是那种能低声下气看人脸色求人办事的性格。再说了,销售的工作收入也不稳定,干得好的年薪几十万、上百万,可也有干得不好养活不起自己的。不如收入稳定的工作心里踏实。”

  应届毕业生

  握着offer

  随时准备毁约

  年后也是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这场招聘会也同样挤进了众多的应届毕业生,记者甚至在现场发现了几个从外地赶来,刚刚下了火车就奔会场而来的大学生。他们与跳槽的在职者不同,很多人其实并非还没有offer,只是觉得手里握着的几个工作岗位还不够好,所以还在不停地寻找。

  “有两家公司已经通过面试了,我现在正在其中一家实习。这家公司虽然也算高新技术企业,但规模有点小,不到100人,待遇一般般吧,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那种。我想再看看,要是有好的,就不在那干了。”求职者小宋跟记者说,他目前正在一家药业公司做企划,也已经去实习了两个多月时间,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寻找其他工作的步伐。周末的时候他还时常去参加招聘会,网投简历也从来没有间断过。很多同学跟他的情况类似,尽管总是说大学生就业难,但并非难到找不到工作,大家几乎都能找到,只是愿不愿意去的问题。“谁都想找个有名的大公司,要是能进国企或者事业单位当然就更好了。所以就骑驴找马呗,先捞着几个,再看看,万一有更好的呢?”小宋说,多数同学目前找到的都是这样的民营企业,规模不大,几十人,分布在北京的各个写字楼当中,能占到一层的就算大企业了,不少公司都只有几间办公室,甚至还有几个人一间屋的小公司。这样的offer只能说是“备胎”,如果有更好的机会,他们肯定会毁约去大公司。为了可以毫无顾虑地离开,小宋将学校的推荐信、成绩单、实习鉴定等求职材料进行了彩印,给公司的都是复印件,“免得到时候我要走,这些东西拿不回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