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对于高考完正要准备报志愿的考生来说,你可不能错过哦。前车之鉴不得不看。报告显示,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726元,近三届大学生实际工资保持稳定上升趋势,跟踪调查显示,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明显。你对上大学是不是更期待了? 2016年6月12日上午,麦可思研究院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发布暨研讨会”。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基于麦可思公司2016年度的大学毕业生跟踪数据而撰写,反映了社会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跟踪评价和公开发布。麦可思公司自2007年以来,连续十年每年对毕业半年后大学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研究,从2010年开始,连续七年对之前跟踪研究过的全国2006届~2012届大学毕业生进行毕业三年后的职业发展跟踪。
《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自2009年首度发布以来,至2016年已是第八次年度报告。
梳理各方对数据的反应,我们发现2016年就业蓝皮书的关注点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2015年经济下行,2015届大学生就业率却总体稳定,创业与深造是稳定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其中,本科院校2015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91.7%)与2014届(92.1%)和2013届(91.4%)基本持平。
解析:虽然去年与今年经济下行,但2015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基本稳定,是因为大学毕业生的创业和深造比例上升,减少了需就业的基数。具体而言,自主创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3%上升到2015届的3.0%,本科毕业生读研加上高职高专毕业生读本的比例从2013届的8.0%上升到2015届的10.1%。另一因素是信息、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增长较快,大学毕业生在经济结构变化中的就业适应性更好,从而就业受传统经济的影响较其他人群小。
延伸:2015届大学生未就业人群中,52%的人处于求职状态,31%准备国内外考研、考公务员、准备创业和参加职业培训,17%不求职也无其他计划。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重心变化,民企、中小微企业等就业比例上升
大学毕业生在民营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54%上升为2015届的59%,与此同时,在国有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2%下降到2015届的18%,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11%下降到2015届的9%。
其中,本科毕业生在民营企业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45%上升为2015届的52%。高职高专毕业生从63%上升为67%。本科毕业生在国有企业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26%下降到2015届的20%,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就业比例从12%下降到10%。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国有企业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19%下降到2015届的16%,在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的就业比例从10%下降到8%。
解析:这些变化反映出国企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能调整,外资企业也受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而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支撑凸显重要。
2013~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3%下降到21%,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1%上升为55%。
其中,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27%下降到25%,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45%上升为50%。2013~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在3000人以上大型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19%下降到17%,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用人单位就业的比例从56%上升为60%。
延伸:中小微企业雇用了超过一半的大学毕业生。
2013~2015届大学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52%上升为2015届的55%。其中,2013~2015届本科毕业生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46%上升为2015届的48%。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从58%上升为61%。
三、连续三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反映了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在排前十位的就业行业中,信息、教育、医疗等知识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比例快速增加,建筑、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雇佣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下降
在就业比例前十位行业中,与2013届相比,2015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为“教育业”(增加3.6个百分点)、“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8个百分点)、“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增加1.8个百分点);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行业类是“建筑业”,降低了2.4个百分点,其次是“机械五金制造业”,降低了1.7个百分点。
与2013届相比,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比例增加较多的行业类为“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增加2.2个百分点)、“医疗和社会护理服务业”(增加2.0个百分点)和“教育业”(增加1.9个百分点);就业比例降低最多的主要行业类是“机械五金制造业”,降低了1.6个百分点。
解析:知识与服务密集型的现代产业(信息技术、教育和医疗等)发展强劲,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制造、建筑等)面临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少数行业(如金融)由于证券业等的影响产生人才需求的波动。
四、大学毕业生的薪资涨幅超社会平均水平,高等教育的中期回报明显
三年跟踪数据显示,2012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平均月收入为5696元(本科为6371元,高职高专为5020元),与其毕业时相比涨幅比例为87%。其中,本科涨幅比例为89%,高职高专涨幅比例为84%。
2012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职业类的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8527元。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生三年后从事“经营管理”职业类的三年后月收入最高,为6678元。
解析:2012届大学毕业生工作三年后的薪资与入职时相比上涨了87%,超过城市居民同期平均薪资涨幅(15.7%),大学教育的中期回报明显,读大学比不读大学在收入的中期提升中有较大优势。
五、2015届大学生中自主创业者超过20万人,自主创业比例呈上升趋势
自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发布之后,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年年稳步提升。2015届的自主创业比例是3.0%,比2014届(2.9%)高出0.1个百分点,比文件发布之前的2009届(1.2%)高出1.8个百分点。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3.9%)高于本科毕业生(2.1%)。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普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680.9万估算,2015届大学生中约有20.4万人选择了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的主要动因:“理想就是成为创业者”、“有好的创业项目”,属于机会型创业[2]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大多数(本科87%,高职高专86%)。
此外,跟踪数据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三年存活率近一半,大多是就业后再创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终生受益的。2012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创业的比例为2%。毕业三年后创业比例增长为5.7%,其中毕业时创业三年后还存活的约为1个百分点,就业后再创业的约为4.7个百分点,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中大部分是先就业后创业。大学毕业生创业存活的比例在上升,2010届毕业时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三年后还在创业的比例为42.2%,2012届的创业三年存活率增长为47.8%。大学毕业生创业质量在提高。
而在创业资金来源方面,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主要靠父母亲友或个人积蓄,来自政府及社会资金的比例需要加强。2015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资金主要依靠父母/亲友投资或借贷和个人积蓄(本科78%,高职高专75%),而来自商业性风险投资(均为3%)、政府资助(本科4%,高职高专3%)的比例均较小。
2015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缺少资金(28%),其后是市场推广困难(26%)、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4%)。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风险因素也是缺少资金(29%),其后是缺乏企业管理经验(25%)、市场推广困难(21%)。
六:就业绿牌专业与红牌专业
2016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审计学、广告学、车辆工程。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上届也是绿牌专业。
2016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其中应用心理学、生物科学、美术学、音乐表演上届也是红牌专业,美术学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的美术学,高职高专的法律事务、语文教育连续三届是红牌专业。
2016年高职高专就业绿牌专业包括:铁道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发电厂及电力系统、视觉传达。其中铁道工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届也是绿牌专业。
2016年高职高专就业红牌专业包括:法律事务、语文教育、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税务。其中法律事务和语文教育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说明: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各省区、各高校情况可能会有差别。
七、就业率最高和最低的主要专业
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管理学(94.0%);最低的是历史学(86.4%),其次是法学(86.9%)。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护理学类(95.5%),最低的是物理学类(86.8%)。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物流管理(96.6%)、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6.4%)、软件工程(96.2%)。
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93.5%),最低的是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87.4%)。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城市轨道运输类、港口运输类、公共管理类(均为94.4%),最低的是法律实务类(86.7%)。就业率前三位的专业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98.6%)、铁道工程技术(97.8%)、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96.0%)。
解析:三届的就业率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本科学科门类中的工学、农学、理学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高职高专专业大类中的生化与药品大类、交通运输大类、文化教育大类、艺术设计传媒大类半年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八、“十二五”期间大学毕业生对大学的满意度持续上升
整体来看,十二五期间,2011~2015届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从82%上升为89%,本科毕业生这一比例从84%上升为91%,高职高专从80%上升为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