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复一年的最难求职季,今年又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候。求职大军里,初入职场的95后成为最博人眼球的新鲜血液。
4个多月的时间里,不少95后把书包换成了公文包,把校服换成了工作服。适应期的日子,对95后的新职场人和企业里的老员工都是全新的体验。在毕业的分岔路口,95后的种种做法让不少老员工直呼“看不懂”,日前,QQ浏览器发布了关于2016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的大数据报告。崇尚自由、标榜个性的95后,给职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无论就业与否
各有各的道理
和往年毕业季里,应届生为寻一个好工作着急上火、东奔西走不同,在95后眼中,就业并不是一件着急的事。在大数据报告中,面对“史上最难就业季”,52%的95后选择在找工作的道路上奋战到底,让人颇为意外的是,有48%的95后纷纷走上了“不就业”的道路。
这样的情况得到了上海电机学院卢迪的印证,她和小伙伴们今年毕业,同学们考研、出国、创业,各忙各的,一心一意找工作的人其实并不多。卢迪自己在网上做着点小生意,一面也投投简历,面对着许多单位开出的每个月四五千元薪水的岗位,找工作并不顺利的卢迪体会很深:“工作不难找,但是要找一份没有‘坑’的工作难上加难!”她所说的坑,是自己和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用人单位要遵守劳动法,不随意无偿加班,工资够上涨的房租和生活费,不至于啃老,最好能有希望攒钱买房。“你说说,这样的工作好找吗?”
在不就业的95后中,选择继续深造和创业的人数最多。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和追求,网友“我是泞泞泞泞泞赬”并不认同逃避就业压力的说法,他说,如果只是这样,我们就直接啃老好了,何必考研受罪?他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考研实现梦想,实现更深层次的人生价值。网友“喵喵mmx”则更自由洒脱,她说95后更希望是享受生活,不希望被生活所羁绊。
初入职场的95后
经历艰难适应期
在求职的千军万马中突出重围,95后的佼佼者们踏入职场,但是和想象中职业范十足的办公场景不同,面对扑面而来的职场生活,许多95后在最初的横冲直撞之后,正经历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一身帅气的西装,黑皮鞋擦得锃亮。95年的汪振华把自己的年轻隐藏在了职业装束背后。出来工作4年,换了两家单位,在现在这家酒店,汪振华做到了大堂主管。“刚进单位的时候也有吃苦的准备,但是还是超出自己的想象。”汪振华说起初刚进单位,工资只有2000元左右,即使酒店包吃包住,自己一个月也很难攒下钱来,自己刚进单位,有夜班缺岗都安排他顶。“那段时间我在上海举目无亲,攒不下钱来,经常昼夜颠倒,压力很大,几次想过要放弃。”
汪振华还是想做出番成绩,“我性格比较开朗,工作上来自同事和客户的委屈,我都劝自己别往心里去。”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年,期间许多一起来上海打工的老乡都回了老家,有的当兵有的做小生意,留下来的寥寥无几。
和汪振华相比,比他仅小一岁的刚昊职业发展的规划就比较随遇而安,唯一一次跳槽还是在老师的提点下按部就班完成的。之所以如此“听话”,刚昊说其实自己对工作的激情已经快用完了。刚昊在后厨上班,除了描述中帅气的厨师服,高高的厨师帽之外,厨房里更多的是烟熏火燎和重复的工作。刚昊负责凉菜,待在空调隔间里,每天翻来覆去就是同样的几道凉菜。“枯燥是扼杀兴趣最好的杀手。”刚昊这样说道。
用耐心替代苛责
收获或许出人意料
95后为什么和70后、80后如此不同?面试中接触了一批95后的“小鲜肉”,在市政公司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陈麟就有了这个问题,几次和同行们沟通下来,他觉得有了自己的答案。
“70后、80后对工作的诉求很简单,那时候我们觉得工作辛苦点累点没关系,加班也是正常,只要工资收入高点,工作体面一点就行。现在完全不一样了。”陈麟说可能现在的95后就没有这样的体会了,“自我”是许多HR在交流中都会提到的词语,想要让95后安心工作,以往的方式就显得过时了。
在电商工作的孙冰,毕业季之后被分到带教一个95后小徒弟。一段时间之后,孙冰发现,徒弟的工作很努力但也很独立,渐渐地还经常请假。摸不着头脑的孙冰还发现,仅仅靠吩咐或者命令的方式,徒弟不理解就不执行,有时还会对着干。“谈心也是想要消除隔阂才开始的,和以前的徒弟从来没有过。有些工作小徒弟觉得没必要,有些觉得流程不合理,这些谈清楚了他心里才没有疙瘩。”孙冰说聊得多了,他才发现,自己的小徒弟挺成熟的,理解了之后上手也快。“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这样的进步我们也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