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正陆续发布前三季的就业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也表示,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67万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万人的目标任务。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今年以来的就业情况总体平稳。9月份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这是自2013年6月份以来首次低于5%。
具体来看,前三季度的就业数据呈现了结构分化、就业压力先升后降、托底保障增强的特点。随着传统制造业的持续调整和去产能力度的加大,投资和就业面临较大的压力,但产业升级和“双创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对就业形成较强支撑外,网上购物的持续快速发展也创造了许多新就业机会。今年上半年,我国快递员数量超过200万,而2012年仅90万人。
受去产能力度加大的影响,今年一季度招聘网日均求职活跃度明显上升,3月份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18.92。但随后又明显回落,8-9月降至去年均值附近。求职活跃度先升后降,说明今年二季度后就业压力有所缓解。
与此同时,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等三大基本保险覆盖面也在不断提高,使得就业的底兜得更实。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为42.9%,比2009年提高4.7个百分点。至今年7月份,我国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达17754.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3.5%,净增604.8万人。
应该看到,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的情况下,就业继续稳定向好,既有经济规模效应、产业升级效应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宏观政策的积极支持效应。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显著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11-2014年间,我国每一个百分点GDP增长能增加173.2万个非农就业岗位,是前期的2-4倍。而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鼓励“双创”、持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政策,也有力地稳定了就业的“大多数”。
但我国当前存在的结构性就业和隐性失业问题,也显示就业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一是服务业发展仍受到较多制约,影响了就业蓄水池的量和质。二是隐性失业问题依然突出。三是一些地区房地产泡沫化严重,挫伤了青年人的创业创新激情。
在当前形势下,稳就业、提高就业容量,可明显拓展结构性改革的空间,为未来的发展增添更强的动力。
一要改进服务业统计,着力消除抑制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各地方要把促进服务业增长、提升服务业质量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改进服务业统计,可借全面实施营改增改革之机,规范服务业统计标准体系,细分行业,将服务业按增值链分工统计,这对促进服务业分工发展、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着力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和大幅放松公共服务业的市场准入,消除现存的各种歧视性政策,为服务业创造更加宽松的宏观环境。
二要努力扩大就业容量的同时,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由于就业的稳定和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我们有条件加大去产能等改革的力度。去产能力度加大不会导致社会整体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但要高度重视善后工作。
三是抑制房地产泡沫,为创新创业“添动力”。各级政府要加强信息引导和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合理引导房价上涨预期。要持续坚定的抑制住房投机性需求,既要加强对房地产信贷总闸门的把控,又要加快房地产税改革,从根本上抑制投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