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的长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处处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一蓝如洗的碧空之下,四十几名雪雕师,正围着一座已现恢宏气势的雪雕作品《领航》精心雕琢。雪的冷与人的热互相碰撞,挥汗如雨中,“歘歘歘”的铲雪声,演奏出一曲妙不可言的冬之音。
随着我国冰雪经济的爆发式增长,美轮美奂的冰雕雪雕,已成为东北地区每逢冬季必不可少的代表符号之一,吸引越来越多的雕刻者投身其中。12月份的吉林省天气寒冷,却是冰雪雕刻作业的黄金期,雪雕师们开始入驻长春的公园街头,在创造美丽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己技术淘金的梦想。
老手艺人的新成就
64岁的郑宝有是现场年纪最大的雪雕师,也是眼前这支临时组成的雪雕团队的技术总指导。干了一辈子雕刻工作的郑宝有,接触冰雕、雪雕也有20多个年头了。从吉林市木雕厂退休后,因为爱好,他仍不时出现在各大项目工地上。
“干雪雕很累,但苦中有乐,你看几天就能雕出这么大个东西,速度快不说,作品的恢宏和美丽也是其他雕刻品比不了的!”老郑说话时,雾白的哈气氤氲了他孩子般雀跃的神情,望着20多米高的《领航》,他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满都是自豪和欣慰。
现场的40余名雪雕师中,有一多半来自吉林市。早些年,该市的小工艺品出口产业十分火热,从业的雕刻工很多,老郑就是其一。他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为满足生产需求,当时不少企业还在周边农村发展外协点,为农民工提供专业培训。
近些年,赶上雪雕产业发展的潮流,这些经验老道的雕刻工们又捧上了新饭碗。每年冬季干上一两个月,就能赚到不菲收入。
团队的雪雕师们都称老郑为老师,他们有的刚入行,有的仅有一两年雪雕经验,每一个新项目于他们而言,都不仅是赚钱的机会,也是向资深老师学习的机会。
“干雪雕最重要的就是造型能力,能力强,活儿干得就快。”老郑告诉记者,这行说难不难,只要有雕刻基础,即使没干过,到现场后熟悉下工具,也很快就能上手。
据介绍,雪雕工具主要是雪叉、铁锹、磨石等,精雕要用到角刀、平刀、圆刀等。按照分工,雪雕师分为大工、小工和力工,大工精雕,小工粗雕,一般成手的日收入都在500元以上,最多的一天能赚到1000元。雪雕的季节性很强,其他季节,这些雪雕师们又摇身一变,从事根雕、泥塑等工作。
“先把尺寸量好,参照图纸去做,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造性,你干出的效果只能比图纸好,不能比它孬。”老郑说,“《领航》下面的浪花就是大家后来设计的,雕出来要比图纸好看很多。”
另一侧已经完工的《八仙过海》是老郑的得意作之一,八个经典神话人物神态各异,极为考验雪雕师的功底。完工之时,老郑站在作品不远处端详良久,天气再冷,工作再辛苦,也难掩这位老手艺人收获的职业新成就。
城里买房买车
灰色羽绒服,深蓝色毛线帽,衣着朴实的胡守双干起活儿来话不多,身手却格外灵活、娴熟。他是吉林市雪雕师的招聚者,在这些雪雕师中,有一半都和他一样,是农民工出身。
今年37岁的胡守双祖籍吉林省名城镇,初中毕业就到城里打工,卖过菜、修过车,16岁时为学手艺正式拜师郑宝有,也成为了老郑唯一的嫡系徒弟。用老郑的话说,现在这个徒弟混得比他好,一年能赚几十万元,不仅在吉林市买了房,还买了两辆轿车。
从2012年入行干雪雕,如今的胡守双在业内已颇有名气。冬季,他基本都会留在东北或内蒙古做活,其他季节全国各地跑,跟雕塑有关的工程基本都能做到游刃有余。因为处事厚道,胡守双人脉很广,哪有好活儿,招呼一声,大家就能组成团队。
雪雕高薪的背后,是常人难忍的辛苦。为了赶工期,雪雕师们每天要工作8小时以上。雪地作业,寒冷不言而喻,雪胚坚硬,雕刻起来也非常考验体力。风吹来,冷到战栗,忙起来,又会汗湿衣衫,冷热交替,滋味难言。
“每天干完活回到旅馆,浑身酸疼得就想瘫在床上,胳膊更是抬不起来。”胡守双告诉记者,干这行不但要吃苦,还要有悟性,天赋好的三五年就能成大手,没天赋的学个20年也白搭。
除了高收入,工作中的乐趣也是让胡守双坚持干下来的原因。“雪雕师们性格的普遍特点就是乐观,辛苦的同时大家每天都会非常开心。看着一件件作品从自己手里被雕磨出来,是让人很享受的成就。”胡守双笑呵呵地说。
当前雪雕产业大热,雪雕师很抢手。尤其是像胡守双这样的“大咖”,更是从来不愁没项目。他告诉记者,像净月潭公园这样的活儿,每年接三四个就足够。很多人来找他合作,他都是挑着干。
如今,胡守双自己带的徒弟也早已出师,同样从事冰雕、雪雕工作,收入和他不相上下。冰雕、雪雕行业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实现融入城市的技术淘金梦。
迎来职业春天
46岁的宋洪臣是这支雪雕团队的负责人,最早也是雕刻工出身,干雪雕工已经10余年,去年还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公司。今年,净月潭雪世界的近百个雪雕都由他组织的团队负责。
“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了,雪雕师人数也在逐渐减少,我们的团队特别灵活,人多时近百人,年纪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宋洪臣对记者说,雪雕是个朝阳行业,近几年正呈井喷式发展,很多工艺美术行业出身的师傅们都非常看好雪雕市场的发展。
2006年,宋洪臣开始从事雪雕工作,此前,他一直都是做木雕、石雕。因为有多年从业基础,他边干边学,很快便能独当一面。后来,宋洪臣从接手小项目开始,管理技术也日趋成熟。2010年,他正式开始在净月潭承包雪雕项目,“那几年,净月潭的雪雕规模在全国来说都非常有名气”。
“雪雕作品的质量,仰赖于团队的合作能力,其次是一定要有资深的师傅指导。”宋洪臣说,市场不缺设计非常厉害的艺术家,但在实际雕刻作业时,除了设计能力,更需要高效率的操作能力、在有限的工期内又快又好完成任务,才能保证效益最大化,“这是‘学院派’们无法做到的”。
据了解,目前吉林省内从事冰雕、雪雕工作的人数约有近千人。随着冰雪产业持续升温,市场对冰雪雕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刚入行没多久,现在算是学徒工,虽然辛苦,但我非常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打算一直干着。”45岁的李振祥对记者说,“先好好学技术,技术好了,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
“市场越来越热,从业者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高,这都是我们期待的。”傍晚雪地上的余晖为老郑的身影镶上淡金色的光圈,他笑着告诉记者,虽已过花甲之年,但仍要在行业发光发热,见证他热爱的这份事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