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善涛的厂房是不怕参观的。
从瑞士进口的ABB自动灌装润滑油生产线在输入产品参数后,便开始了自动化作业。物联网、智能制造、大数据融合贯穿整个生产过程,从原料入罐到成品出库,全程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为了实现上述图景,郁善涛已累计在智能制造上的投入超过了1亿元,但产生的效果也显而易见——生产效率提升了10多倍,企业用工减少了50%以上。
从代理商成功转到行业创新者,三个月收获了超过十亿元的订单,郁善涛的转型也代表着临沂市兰山区创业者的发展方向,在很多人看来,郁善涛创业用的都是“笨办法”。
诚信是最重要的法宝
“假如资金呈现了阻滞,他定会尽力不懈地解决困难。”这句话说的是郁善涛。他18岁从技校毕业,专业跟汽车沾不上任何关系,但第一份工作却跟汽车打交道,乃至后来进入汽车配件的细分领域,长袖善舞,并最终掘到了宝藏。
说起来,促使郁善涛“下海”的因素有两个:第一,他感觉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风潮,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的崛起是中国的一个趋势;第二,他受父亲的影响。
郁善涛的父亲郁兆宣是一名教师。但与职业的高尚、神圣相比,教师的“清贫”和“安贫乐道”也是不可言说之囧。于是,43岁的郁兆宣放下教鞭,离开了七尺讲台,辞职“下海”了。长期的教师生涯让郁兆宣怀有对纸张和油墨的敏感——他成立了临沂地区第一家私营彩印厂,专业印刷包装品。
郁兆宣是有眼光的,他不但做成了彩印厂,还成立了一家板材公司,如今也风风火火的。
郁善涛说,通过言传身教,父亲教会他们兄弟最重要的一个经商法宝,至今让他们收益,“父亲说,不管干什么,必须搞品牌搞诚信,你人没有诚信,好的东西也没人买。”
在选择创业方向上,郁善涛是很慎重的。他想选择一个既熟悉又有前途的行业。哪个行业呢?他坐在家门口数车,看看南行车辆,再看看北行车辆,在半天时间里看看什么型号的车多就进哪个。
后来,以父亲支援的47万元资金做底子,郁善涛的配件公司成立了。
“老板文化”撑起稳定的员工队伍
在做汽配的同时,郁善涛发现,有一种润滑油卖得非常火,“进货回来不长时间就会被抢光。”这是他第一次认识到润滑油的畅销。
润滑油是汽车上的一个横向产品,每台车都需要,利润丰厚。但对于一个成熟的品牌来说,需要持续稳定的质量。在郁善涛看来,支撑产品质量的,需要有一支稳定的职工队伍。在他的企业里,如果翻阅员工花名册,你会发现有一个奇特现象,数百人的队伍,工龄在十五年,甚至二十年以上的员工占了绝大部分。
这一切,源于郁善涛的厚道,源于临沂人的固守,更源于企业的“家长心态”和制度设计——“你需要考虑如何激发他们工作积极性,用各种手段包括股份激励的方式让他们富起来。”
老板的心思细致,要走到员工前面去,这是郁善涛的“法宝”:随着他的成长,你的思路要走在他的前面去。不要等到他提出辞职,心意转走了,你再去加钱挽留,那样一般的人面子上是很尴尬的,心里已经产生隔阂了。
郁善涛说,丰田是如何打败美国汽车的?大家有人说战略重要,有人说设计重要,是“老板文化”更重要。“因为制度上不会让丰田员工去看到坏车就修理,是文化让他做到这一点。这种文化怎样形成的?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员工。只有照顾好你的员工,你才有这样的文化和这样的员工。”
寻找最强对手,向其学习
螃蟹形状可怕,丑陋凶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确实需要勇气。对郁善涛来说,“吃螃蟹”的红利在于有时候风险与收益是成正比的。
在汽配行业,郁善涛是第一个物流配送应用到行业中的。他说,物流配送就是发班车一样,每天,我十七条线路准时出发,走南闯北。因为我觉得每天固定的登门会让客户形成一种依赖感和信任感。但刚开始,很多配送车都在“空转”,但他坚信这是“质变之前量的积累阶段。”
那一年,他赔了五十万。但正如他所料,在第二三年的时候,订单慢慢多起来,以至于在很短时间内就收回了投资。
寻找最强对手,向其学习是郁善涛的特点。从小螺丝钉到大发动机,郁善涛的汽配城现有八万多种零件,每天都处于“进货—出货”的循环中,如何计算每天进多少货,出多少货,进什么货,出什么货?他向对手学习开发了一套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
兼顾汽车配件和润滑油两大板块,“两条腿走路”,郁善涛已经有足够的自信。
这两年,在连续投入了五亿元之后,他的“润滑油帝国”已经初见雏形。以“智能化”“高科技”为标签的车间,正源源不断地产出包含自主核心技术的高级润滑油。郁善涛说,有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