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垃圾分类在各城市的强制实行,垃圾分类已成为一个全民关注的热点,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商机。
垃圾堆里有商机
去年底,在京召开的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全面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明确提出46个重点城市要实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的目标。
随着垃圾分类在全国各个地区的推进,垃圾处理行业也愈发壮大。“每天每个人都在制造大量垃圾”,对于垃圾处理企业而言,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以餐厨垃圾为例,我国餐厨垃圾日产量超过50万吨,以前因为产能利用率低,餐厨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受到很多制约。2019年垃圾分类政策施行后,仅上海一个城市,湿垃圾分离总量就达到9200吨/日,分别为2018年、2017年的1.45倍、2.58倍。产能利用率的提高带动了餐厨垃圾处理业务,相关企业如伟明环保餐厨处理业务毛利率从2016年的27.35%上升至2018年的36.49%,已实现较强盈利。
有数据显示,餐厨垃圾处理一项,预计2020年会新增投资空间就高达222亿元,2021~2025年新增投资空间911亿元。
可以说,垃圾处理企业春天已到。根据天眼查结果,目前我国经营范围中含“垃圾处理”的在业、存续、迁出状态企业已超2.7万家。而垃圾处理企业年增量逐年增多,截至2019年11月,当年新增该类企业已超过7300家,占总量的26.49%,平均每天就有约23家新企业出现。其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垃圾处理企业有1万余家,占总量比超过40%。
此外,有不少垃圾处理相关企业获得资本青睐,中国天楹、航天晨光、中环环保、绿色动力等企业均已上市。据企业财报显示,绿色动力今年前三季度营收为12.53亿元,同比增长52.28%,净利润3.23亿元。而中国天楹今年第三季度营收达50.2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近9倍,对此中国平安分析指出,该企业有望借垃圾分类政策东风快速成长。
未来重在细分和付费
垃圾处理并不是简单的回收焚烧,其中细分领域环环相扣,各有发展潜力。从产业链来看,环卫设备、垃圾焚烧细化、餐厨及厨余处理市场以及再生资源回收四个细分领域,将是未来垃圾处理的重点方向。
环卫设备包括垃圾分类、垃圾收运和垃圾转运三方面,其中分类垃圾桶,可降解垃圾袋等产品在电商平台销量逐渐增多。垃圾焚烧细化相关产业对科技以及环保的要求比较高,目前,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垃圾焚烧大国,垃圾焚烧发电装机规模、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20年,国内垃圾焚烧产能将达到60万吨/日,年处理总量近2亿吨,垃圾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00万千瓦。
而餐厨垃圾处理与百姓生活尤为贴近。有分析认为,垃圾分类催生厨余垃圾处理需求,未来五年将迎投资高峰。根据经验数据,每人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为0.3~0.5kg,数倍于餐厨垃圾(每人每天产生量约为0.1kg),预测仅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每天的厨余垃圾清运量就达到13万吨,厨余垃圾的处置能力缺口大,预计投资规模将超650亿元。严格的垃圾分类要求也开始影响到快递行业和外卖行业,据了解,部分快递企业已经开始投用环保快递盒,部分连锁餐企则开始尝试渐进分类,上海外卖商家则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
再生资源回收一直被认为是垃圾处理终端中可以盈利的部分。其中提升可回收物的分离、再生工艺,非常考验相关企业的科技技术水平,业内举例,一个普通的牛奶盒回收处理后,以往只能得到纸浆,造纸厂会因为其含杂质量高而不愿意回收,但如果通过分离技术便可以得到纸浆、再生塑料和再生铝,就能大大提高可利用价值以及企业利润。
业内人士认为,推动垃圾处理的强制性与有偿化,是值得探索和期待的一项工作。这一方面可以抑制人们制造垃圾的主动性,一方面可以补贴垃圾处理企业,促使科技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