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缓解难处降低成本 "共享员工"能否走向常态化?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0-04-20 浏览

  4月15日,在合肥海尔电冰箱公司门体工序流水线旁,41岁的戴恒珍身穿工作服,戴着口罩,正在忙碌着。如果不是右臂上醒目的“共享员工”袖章,她看起来与流水线上的其他工人没什么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前,戴恒珍是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服务员。从客房服务“摇身一变”流水线上的生产员工,她偶尔会有点“恍惚”。一个多月的时间,从不适应到渐渐习惯,戴恒珍意识到,这已经不仅是工作地点的转换和工作技能方式的跨界,更多的是一种对工作与生活内在逻辑关联的理解。


  随着疫情逐渐缓解,戴恒珍可能会回到熟悉的酒店服务岗位上。不过,发端于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特殊举措,会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下去。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哪怕是短期的”


  合肥第一批“共享员工”,于2月20日出现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部分企业车间里。当天,一辆大巴车从安徽世纪金源大饭店载着40名员工来到合肥海尔工业园电冰箱厂。


  戴恒珍便是第一批员工中的一员。春节过后,酒店长时间处于歇业状态,没有返工的她渐感生活压力加大。得到可以自愿报名临时调往海尔工作的通知后,戴恒珍赶紧报名了:“有一份活儿可以干,比在家里闲着精神多了。”


  海尔华东区域人力资源高级经理柯艮东说:“第三产业的企业有成本的压力,从业人员也有生计需求,正好我们制造业企业也有人力资源需求,我们能否尝试一下‘共享员工’呢?”


  “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哪怕是短期的,企业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对质量控制风险比较低的岗位让他们来做。”柯艮东说。


  一边是工业企业员工返厂率不足,一边是餐饮酒店等服务业企业暂时不能营业,合肥经开区创新推行“共享员工”用工模式,成为破解区内重点企业用工难的有力措施之一。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副局长张徐介绍,截至4月15日,区内重点企业通过“共享员工”模式已解决用工2000余人。


  有人留下有人回到原岗位


  在海尔工作的这批“共享员工”主要从事一线辅助操作类岗位。按照协议,这部分“共享员工”在海尔工作一个月时间,到期视情况再决定是否续签。


  记者了解到,部分“共享员工”在协议到期后已经返回原工作岗位,不过有一些员工仍然留在海尔。合肥海尔电冰箱厂门体组装车间负责人说,与熟练工相比,这部分“共享员工”目前还有差距,“但总体表现还是非常好的”。


  “疫情之下,如何在做好科学防疫的前提下快速解决复工企业对人员的需求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首要任务。危机中也有机会,只要努力去思考和尝试,就能找到解决办法。”柯艮东说。


  合肥经开区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郑静表示,区内有着数百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复工复产,大都面临员工返岗不及时、用工紧缺等问题。“在海尔工业园率先尝试‘共享员工’模式之后,经开区正逐步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更多企业,为广大企业复工复产做好保障。”


  在具体推进中,合肥经开区积极为区内部分重点企业“共享员工”需求进行发布对接,鼓励企业采用这一模式。


  “‘共享员工’模式实际上是‘解两难,得共赢’, 可有效解决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用工不平衡难题,实现跨行企业互利共赢。”张徐介绍,在把员工送进“别人家的工厂”进行“共享”之后,人事劳动部门也一直在关注他们在企业的工作情况。


  “疫情过后,这种模式还能不能持续,要看企业双方的实际情况,是否还有需求,需要边摸索边看。”张徐说。


  人力资源“蓄水池”发挥作用


  4月10日,合肥海尔工业园132名家用空调组装工人顺利进入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公司,开展“共享”合作,从事笔记本电脑组装工作。这是今年该区依托人力资源“蓄水池”平台,促成的区内首例企业相互调剂过百人的合作案例。


  安徽爱沃客信息科技公司是该区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的运营方。“我们根据‘蓄水池’项目组要求,近期一直在跟进经开区企业用工情况,4月1日,我们了解到,海尔企业目前处于用工淡季,而宝龙达公司因近期订单增加,有大批量用工,我们力促两家企业开展用工调剂。”该公司总经理黄欢说。


  经多次协调,海尔敲定两批次共264名员工参与“共享”。


  通过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深度合作,搭建一个互联互通、精准施策的平台,开展技能人才定向、双向、定制培养和储备,为企业长期、精准输送所需技能人才。去年6月,安徽首个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在合肥经开区启动。


  合肥经开区人事劳动局局长刘干介绍,人力资源“蓄水池”项目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解决企业长短期用工问题,运营第一年就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有效保障了区内重点企业的用工。而疫情期间的“共享员工”模式,恰巧为“蓄水池”项目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运营经验。


  “‘共享员工’在缓解企业用工、降低用工成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刘干表示,接下来,要将“共享”模式继续深化,就要通过“蓄水池”平台摸清不同企业生产的淡旺季、企业订单的增减期。“同时,建立企业共享联盟,政府给予政策引领,有效促进企业常态化、科学化、精准化、制度化开展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