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缺乏证据意识讨薪难,给讨薪者上了一课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期:2020-04-30 浏览

  “五一”劳动节前夕,司法部发布法律援助数据显示,去年全国法援机构共办理案件127万余件,涉及追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职业病认定等。不少劳动者维权多年无果后求助法援中心,在法律引导下往往“超期待”要回权益。


  一信息公司员工为讨薪,在劳动仲裁开庭前一天下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临时决定申请法律援助,19小时后的劳动仲裁庭上,调解成功。山东的三名油漆工讨薪三年多无果,来到欠薪者老家安徽寻求法律援助。通过法院立案调解,不到两小时化解纠纷。


  “五一”劳动节将近,《工人日报》记者从司法部了解到,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去年办理法援案件127万余件,涉及追讨劳动报酬、工伤赔偿和职业病认定等。法援律师感慨,证据意识缺乏,给讨薪者上了一课。只要肯相信法律、证据充足,法律援助就可以帮助争取最大权益。


  从求援到拿调解书仅用19小时


  4月20日14时,北京市石景山区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赵雨(化名)申请法律援助的电话。赵雨曾是北京一家信息公司员工,自2019年6月起,公司一直拖欠工资。不得已离职后,赵雨提起劳动仲裁,而开庭日期就定在次日9时30分。


  4月20日16时,赵雨到达法援中心,中心快速帮赵雨办理受理审批手续,同时安排提前到达的北京万贝律师事务所律师王俊霞帮赵雨梳理案件材料。通过两个多小时的梳理完善证据,王俊霞律师制作了证据目录。一切准备妥当,时针指向19时。


  第二天的庭审中,经仲裁庭主持双方进行了多轮调解,最终单位愿意支付拖欠赵雨的工资及报销款6万余元。


  4月21日11时,历时19小时,赵雨拿到了仲裁委为双方出具的调解书。


  山东的范某三人,讨薪三年多无果,在法律援助的帮助下,不到两小时成功调解纠纷。


  2020年元月中旬的一天,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待了山东籍范某三人的来访咨询。2016年年初,三人应户籍为怀宁县的操某父子要求,在操某承建的某建筑工程从事油漆工工作。操某父子拖欠了部分劳务报酬一直未予支付,三人近几年多次催要未果,遂专程从山东赶至怀宁。


  安徽文法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新明是该案的承办律师。经了解,受援人范某、王某、姚某三人与操某父子在2016年口头约定了相关劳务事项。经2016年7月30日结算,操某父子尚欠三人劳务报酬合计12120元。操某仅共同出具了一份欠条,此后均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黄新明代三人拟定民事起诉状,提交法院立案。2020年2月19日,怀宁县人民法院组织双方视频调解。经协商,被告承诺会及时支付原告相关费用,结合日前疫情,原告同意延长被告给付期限。


  调解过程不到两小时,一起困扰了受援人数年的矛盾纠纷得以化解。3月5日,怀宁县法律援助中心接到范某等三人打来的电话,告知他们已经收到操某父子支付给他们的12120元劳务报酬。


  缺少关键性证据加大了援助难度


  “讨薪之所以难,有时是进城务工人员不相信法律和对法律认知不足导致的。”黄新明感慨道,“其实不论案件大小,只要证据充足,法律援助可以帮助争取最大权益。”


  不过,一直以来,取证难正是法律援助面临的难题。


  在黄新明代理的范某三人法律援助案中,三人与操某父子仅口头约定三人的劳务报酬为230元/天,他们现有的证据仅为操某共同出具的一份欠条。黄新明遂告知范某三人前往银行,打印前期操某向其给付工资的银行流水交易明细,同时黄新明前往公安部门查询两被告身份信息,补强证据。


  同样,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法援中心受理的赵雨案中,也面临关键证据缺失的情况。


  该案承办律师王俊霞帮赵雨梳理案件材料发现,赵雨仅告知了仲裁申请请求,对于要求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和保险款,手里却无任何准备好的证据支持申请事项。


  王俊霞只好根据经验从申请事项出发,逐一询问赵雨手里可能有的证据。比如:工作的记录、打卡记录、微信聊天记录、工资发放流水,公司是怎么安排工作、怎么进行管理、怎么进行工资结算以及票据等证据。

  赵雨按照律师的思路梳理,逐步从手机中查找证据,然后对电子证据截图打印。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梳理,证据这才逐渐充分完善。


  今年2月,上海市宝山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了一起劳动争议援助案,保安赵某要认定工伤却被公司否认劳动关系。棘手的是,赵某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工资系现金结算无银行流水、单位未缴纳社保,导致确认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难度相当大。


  该案承办律师最后申请调取厂区监控录像,表明赵某身着保安制服对工厂职工进行出入检查,最终得以证明赵某系该公司的员工。


  农民工将作为今年重点法援对象


  记者发现,虽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不少劳动争议案件的援助和审理节奏,但法援律师通过建立微信工作群,在微信中约谈受援人了解基本案情,开展起“无接触式”办案。法院也通过线上调解方式,远程解纷争。


  在黄新明代理的范某三人法律援助案中,恰巧两被告均居住在疫情重灾区武汉市,原告亦身处其户籍地山东省。鉴于本案案涉标的不大,法院通过视频方式组织原被告双方调解处理本案。线上调解成功后,法官立即制作调解协议,通过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等方式对调解协议进行确认,随后法院通过邮寄的方式向双方送达了民事调解书。这改变了过去需要当事人“往返跑”才能进行庭前或庭上调解、领取调解协议的模式。


  记者从司法部获悉,2019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组织提供法律咨询910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7万余件,受援人近200万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49万余件,农民工受援人达51万余人次。


  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司法部于2020年2月21日印发通知,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在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中的作用,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3月18日,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联合印发《2020年法律援助工作要点》,将农民工作为法律援助重点服务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