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开不足工钱,干了5年的老职工都走了。”5月10日,沈阳市和平区一家中餐馆总经理李国艳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因客流量不足,49人的餐馆,后厨前厅共流失了28人。
受疫情影响,沈阳一部分企业面临优秀熟练职工流失的风险。同时,企业也在千方百计留住这些宝贵的人力资源,纷纷调整薪酬分配制度,向一线倾斜,并加大了培训力度。同时,政府也通过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
5年的老职工还是离了职
薪酬暂时减半,领班、人事行政部主管、总经理轮番上阵挽留,没能留住老职工。
今年3月到4月,李国艳经营的餐馆客流量同比下降50%。3月22日开业后,采取每月轮岗制,上岗职工正常发薪水,在家职工开一半工资。
“2300元,在沈阳养不了家啊!”张帅是一名工作5年的职工,儿子4岁半,妻子是全职妈妈,每个月要还2400元房贷。轮岗后,年收入下降25%,他被迫远离家乡去深圳工厂里当了一名操作工。
“许多人都是开业就跟着我,最苦的日子都熬过。但凡手里有钱,我怎能降薪。我知道,低薪留不住人也招不来人。”谈到老职工流失,李国艳红了眼圈。
“餐饮业开工晚,很多服务员、后厨帮工都去了南方厂子里工作。”和张帅一样,杨彪也离开了餐饮业,他是一名中级厨师,他离开的理由是劳动强度加倍,薪酬未涨。复工以来,部分职工隔离、离职,让热热闹闹的后厨冷清不少,作为掌勺的大师傅,他要自己切、自己配、自己炒。连续两个月如此,许多厨师像他一样工资不要就走了。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61593个门店的样本企业中,53.5%企业明确表示职工薪酬支出环比减少,25.3%企业职工人数有所减少。
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给的钱跟劳动不成正比,啥样的员工都会走。”沈阳一家拥有6家门店的连锁火锅店副总经理陈怀勇说。同样是客流量不足,他所在的企业职工流失率仅为4%。原来,早在疫情发生一周后,企业就迅速作出决定,高层管理者降薪到1530元(沈阳市最低工资标准),中层干部降薪一半,一线职工包括厨师、面点师、洗碗工、采购员等18个工种工资待遇一分不降。“只要开张,就要全岗位上班,目前也只能靠待遇留人。”
除了薪酬分配向一线倾斜,许多企业通过培训,为职工规划事业来挽留人才。
受疫情影响,沈阳国宇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快速理赔岗位一线职工绩效工资减少。该企业工会主席钟婧珊告诉记者,为了留住职工,在基本工资不减的基础上,该企业利用业务不饱和时间开展培训,职工可在工作时间学习保险专业知识或者考取相关岗位资格证,为未来职业发展“铺路”。而且,在线学习排名前三能拿到每个月50元的流量补贴,并且优先参与晋级和年终评奖。
“工资合理是前提,感情到位也能留下职工。”沈阳市鑫有鲜生鲜超市店长王博说。为了保障当地生活物资供应,店铺一天没停业,许多售货员一开始有情绪觉得劳动强度大、收入减少、感染风险高。王博挨个给职工打电话做工作,询问个人及家属健康情况,同时还送了口罩、消毒酒精、护目镜等“健康包”。每天闭店前,他还将营业额、每日每人职工绩效情况、全场消毒情况发到微信群里公开,让每名职工安心工作。经他努力,企业至今未走一人。
政府多项政策“助攻”
“从外卖小哥扎堆到店里一桌一位,如今上座率增长了120%。”沈阳市于洪区一家沙拉餐厅总经理苏鸿说,复工复产后,尽管外卖订单有所增加,但外卖订单不足以维持店铺生存。“多亏了市政府给线下消费的优惠力度大,所以近期生意有所恢复。到店吃饭的人多了,职工还走啥呀。”
4月10日至30日,沈阳市分三期发放总价值3000万元的居民消费券。共有85.2万张消费券在沈阳快餐、小吃、咖啡馆、服饰箱包鞋店、数码产品店、母婴玩具店等超20个商业业态的实体餐饮和零售企业核销使用。共有近1.7万户线下实体店商家从中受益。
在批发业,为留住销售人才,沈阳市大力发展电商将“线下”批发转“线上”带货。
在沈阳市五爱市场和南塔鞋城两大批发集散地,沈阳市沈河区政府大力开展电商培训,推进企业、商户与网络平台合作,联合多家商场组织一手货源,直接提供给主播带货。同时,为鼓励和扶持“新手”商户,协调平台提供流量扶持和专业培训。为主播持续提供直播策划、文案编辑、图文设计及视频剪辑等跟踪配套服务。今年一季度,沈阳五爱、南塔商圈的网络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不仅留住了人才,也为更多人提供了新的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