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目前一线工人技师普遍存在待遇偏低、职称晋升门槛过高等“社会痛点”,但国内一些省市在职称改革上已经大胆“破冰”,比如在甘肃省,就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改革中,就率先打破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的“独木桥”“天花板”,让许多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就评上了“教授级”的正高级工程师。
甘肃评出多位“工人教授”
据了解,正高级工程师的待遇和地位等同于教授、研究员。长期以来,技术工人获得高级技师的职称资格,已经触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技术工人要获得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资格,会涉及身份、学历、职称、论文、年限等限制。
2018年底,人社部发布《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支持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参评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称。
随后,甘肃省及时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甘肃省人社厅又制定了《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暂行办法》,开辟人才评价绿色通道,打破常规、简化手续,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明确“做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评价”,疏通了一线技术工人参评“教授级高工”的成长通道。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初,酒钢集团能源中心的首席技师杜钧,赶上了“好时代”,成为甘肃省第一位“教授级高工”。
从技校毕业后,杜钧24年焊枪“不离手”,在钛板、复合钛板、耐热钢等高合金钢材和锌铝镁产品的焊接工艺技法上,走在了同行业前列。2006年以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称号。在创办“杜钧劳模创新工作室”后,又取得了新型合金材料焊法等多项创新成果,并将晦涩难懂的焊接术语转换为易于掌握的操作参数,编撰了7万多字的作业指导书,培养出51名青年骨干技能人才,带出17名技师、高级技师。
2019年12月底,没有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职称,也没发表过核心期刊论文的杜均,直接申报正高级工程师。甘肃省人社厅组织了由6名专家组成的特殊人才职称特殊评价组,进行了严格的答辩和评审。最终,杜均破格获得正高级工程师的职称资格。
2020年底,全国劳模张自飞、潘从明等人也相继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资格,并获得了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收入待遇,大大提升了一线技术工人的“职业含金量”。
同时,甘肃省还有214人通过特殊人才职称评审政策获得高级职称,树立了鲜明的人才评价导向。酒钢集团东兴铝业公司电解四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兼作业长王小康,高职毕业工作仅仅12年,就获评高级工程师。
打破“独木桥”“天花板”,建设“立交桥”
“大国工匠”要评上高级职称,关键是要破除职称评审中的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的“三唯论”,告别外语、论文、计算机“一刀切”,突出技能人才的品德、能力、业绩贡献。
今年“五一”前夕,甘肃职称改革再度发力,出台《关于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甘肃办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仅支持工人“评教授”,也引导教授“评技师”,以此进一步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在以往的职称系列中,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是职业资格,被划入技能人才系列(俗称“工人系列”),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被划入专业技术人才系列(俗称“干部系列”)。两个系列互不贯通,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高级技师待遇甚至不如工程师;而技能人才获得高级技师就已经没有多少职业发展“前途”了,即便是“大国工匠”,收入待遇也很寒酸。
由此看来,《甘肃办法》彻底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可谓意义重大。
细数《甘肃办法》有6大亮点:
——扩大贯通领域。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工作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以下简称“贯通领域” )。支持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取得经济、会计、统计、审计、翻译、出版、通信、计算机技术与软件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高技能人才取得的贯通领域职业资格,可对应相应层级的职称,并可作为申报高一级职称的条件。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均可参加相应系列(专业)职称评审。
——完善职称评价条件标准。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均可参加相应系列(专业)职称评审,不将学历、论文、外语、计算机等作为参加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突出评价其解决工程技术难题、技术创新创造发明、技术推广应用、工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标准开发和制定的业绩贡献。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申报职称评审须在本岗位近 3 年考核合格及以上。
——放宽学历限制。贯通领域技能人才技工院校中级工班、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生参加职称评审时分别按相当于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同等对待。取得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 2 年,由用人单位(无人事管理权的单位由其主管部门)考核认定相应专业初级职称。取得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 3 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中级职称。取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相应技术技能工作满 4 年,可申报评审相应专业副高级职称。
——实行特殊人才评价。对省内作出重大贡献的贯通领域高技能人才,实行特殊人才评价。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银奖,或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或全省技能大奖、全省技术能手,或省部级劳动模范、省部级五一劳动奖章等,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省委省政府认定的“高精尖缺” 高技能人才等按特殊人才职称评价办法,开通职称评价“直通车”。
——支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贯通领域符合技能评价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按规定申请相应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评价。专业技术人才取得贯通领域助理级、中级、副高级职称,累计工作年限达到申报要求的,可分别申报与现岗位相对应职业(工种)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评价。正高级职称不受年限限制,可直接申报相应职业(工种)高级技师资格。为促进技工(职业)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技工(职业)院校教师申报相应级别的国家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
——专业技术人才不再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参加职业技能评价的贯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具有所申报职业(工种)或相关职业(工种)要求学历证书的,不再参加理论知识考试,注重技能水平考核。助理级职称在取得现从事职业(工种)高级工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1 年后,其累计工作年限达到技师申报条件的,可申报技师评价。中级职称在取得现从事职业(工种)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1 年后,其累计工作年限达到高级技师申报条件的,可申报高级技师评价。
让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一样受到社会尊敬
甘肃省职工技术协会理事长胡耀琼说,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最符合企业职工心愿,将彻底打破“身份壁垒”,助力更多一线工人获得高级职称,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有利于形成工匠宝贵、崇尚技能技艺的社会新风尚。
《工人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一线工人、技师“职业含金量”也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不仅技术工人拥有了更多获得感、成就感,一些教授、专家也以拥有“工人职称”而骄傲。
“我的许多发明是解决一线生产难题的,当工人挺好。”35岁的王仕俊是甘肃电力经济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拥有多国授权专利135项,去年被评为“国网工匠”“金城工匠”,他为拥有高级工身份而自豪,近日被评为首届甘肃“工人发明家”。
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金牌员工”马剑滢,是负责水轮机检修的技术工人,也是拥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的“双高人才”。他屡次破解疑难问题,7篇论文发表在国内著名刊物上,连续3年获得甘肃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理论研究和一线检修并不矛盾,工程师和工人之间也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马剑滢说。
记者注意到,一些“技能明星”也很珍视“工人技师”身份。川庆钻探长庆井下作业公司的田军,拥有5项国家发明专利、24项实用新型专利,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12篇论文、编写过10套培训教材。他认为:“写在生产车间一线的论文成果最有价值。”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潘从明是金川集团贵金属冶炼提纯班班长,去年底获得正高级工程师职称,但在许多场合他始终坚称自己是高级技师,“现在,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一样受人尊敬。”
“工人技师和教授高工都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曾在甘肃教育系统多年从事职称改革工作的张岚说,“现在,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相互贯通,工人的社会地位、发展环境、待遇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争当技能工人会成为新趋势。通过落实年薪制、股权期权激励和特聘岗位津贴等待遇,‘职业含金量’会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