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在国庆节放假之前,安徽省芜湖市护理护工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这让芜湖市总工会相关工作人员长舒了一口气。
作为芜湖市八大群体里最后一个成立的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芜湖市护理护工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成立不仅意味着该市较早实现了市级八大群体行业工会联合会全覆盖,而且也标志着该市八大群体建会入会工作进入新阶段。
这项工作能够取得如此快的进展,在芜湖市总看来,与他们创新“孵化发展”的工作模式有着很大关系,该模式尝试创建“灵活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并以此为“孵化器”吸引八大群体及其他行业灵活就业人员先行入会。
实践证明,这一模式对组织吸引相对“小而散”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行之有效。
“小而散”呼唤新路径
从事护理工作已有5年的张慧敏曾在一家大型企业里看到工会为职工设立的心理咨询室,她当时就想,什么时候自己所在的行业也能有这样的服务。
“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作为芜湖市护工护理行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张慧敏见证了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成立。
对张慧敏这样的从业者来说,行业工会联合会的成立是喜事一桩,未来,她们可以享受到工会组织带来的更多服务保障。然而,成立过程却经历了诸多曲折。
据芜湖市母婴护理协会会长朱丽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护工护理行业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意义上医院陪护,而是涵盖了多种细分业态。
“以芜湖市为例,目前市场上有月子中心、月嫂公司、产后康复、养老院、家政居家陪护等多个类型护理机构,护工护理服务型人才市场需求巨大。”朱丽说,“由于护理行业就业门槛低,从业人员良莠不齐,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亟须相关服务、监督、管理机构规范行业发展。”
芜湖市总在对全市公立医院、上规模的民营医院、养老院、家政服务业等组织机构进行摸底筛查发现,全市的护工护理市场资源配置仍然处于散乱状态,本市的几所公立医院,几乎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护理陪护业务,正规的社会组织介入率很低。
“一边是大小医院不介入陪护,一边是小微护理企业无法成立工会组织。”芜湖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部长樊鹏说,这样的现状要求他们在工会组建方面必须另辟蹊径。
在“孵化器”里孕育成熟
如何将这些小而散的企业,聚少成多、聚沙成堆呢?
范围更广的“灵活就业人员工会联合会”此时发挥了“孵化器”应有的作用。芜湖市总首先选择了与人们更为密切相关的芜湖市母婴护理行业协会平台作为“孵化”对象。这个平台有小微企业6家,但这些企业因为员工数量少而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
按照“孵化发展”的工作模式,芜湖市总将之放在“孵化器”进行孵化,共生共长,抱团取暖,同时建起“孵化群”,宣传建工会对“企业的十大好处”、对“员工的十大好处”,工会常识及相关业务知识,并且将工会的帮扶救助、技能培训等及时地送进企业,送给员工。
感同身受的员工口口相传,“孵化器”内外员工对工会也有了高度的认同感。这期间,有一家母婴护理企业主动要求加入“孵化器”。
“经过一年时间的孵化,成熟了,能破壳了。我们于今年8月将‘孵化器’内的7家企业放在一起,成立了芜湖市母婴行业护工护理联合工会。”樊鹏说。
在最终成立芜湖市护工护理行业工会联合会时,市母婴行业护工护理联合工会作为其中重要成员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先全面覆盖再精准覆盖
吴小新是芜湖市总特聘的一名基层工会组建特派员,在吸纳八大群体入会的工作中,他一直在第一线。在他看来,如果一心只想着走捷径,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行业工会联合会“立了起来,也不一定能站起来”。
“‘孵化器’的好处是,条件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一个群体发展成熟就组建一个行业工会。”吴小新说。
芜湖市的八大群体分布不均衡,如果仅以人员较多的运输和快递行业成立工会联合会,其他群体职工只能按照属地化到所在社区入会,这样做不仅审批流程多,而且社区工会的服务方式对八大群体职工针对性不强。
芜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曹锦平说,通过组建“市级行业工会联合会和县级行业工会联合会”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有效破解了部分群体单独成立行业工会后因人员和经费较少,开展活动难、社会影响力小等问题,这种模式也能实现对八大群体先全面覆盖再精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