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淮安:产改赋能,让产业工人“皆可成才 尽展其才”
来源:江苏工人报 日期:2021-12-02 浏览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小李是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有限公司一名新员工。在师傅的指导下,他迅速掌握了岗位技能,2个月的试用期后顺利转正。指导师傅也收到了一笔500元的激励奖金。今年6月份,共创公司针对新员工“融入难、留不住”的问题出台了《指导师傅新政》,大大改善了指导师傅的带教效果,使试行期间职工周离职率同比降低12%,月离职率同比降低3%。


  作为淮安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企业,共创公司改革师带徒机制,加大职工培训力度,在完善职工培训机制、提升职工技能本领等方面创造出了许多鲜活经验,成为淮安产改试点工作的亮点之一。


  近年来,面对制约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突出问题,淮安市立足当地产业实际,积极推动试点企业创新探索,在促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畅通产业工人成才通道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淮安特色的产改试点之路。如今在淮安,产业工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氛围正日益浓厚。


  产教融合,打通产业工人输送渠道


  江苏康乃馨织造有限公司是全国酒店纺织品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近年来,企业转型发展对人才需求越来越高,仅靠引进人才、职工培训等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陈峰告诉记者。


  为此,康乃馨公司与常州纺织学院开展合作,建立康乃馨商学院,全面推行“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学院聘请30多名专家教授、学者、成功的企业家为导师,采取“训+练+考+导师辅导”的模式打造学员,使商学院成为了公司人才成长的“孵化器”和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加油站”。


  康乃馨商学院的成功经验为培养产业工人成长成才提供了借鉴。针对职工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淮安市整合衔接职业教育、在岗培训、评价使用等要素资源,打造了具有当地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出台《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导职校新增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电子竞技等新兴专业点;引导学校对接用工需求,建成盐化工生产、现代农艺技术、数控技术应用等26个省级现代化专业群,建成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淮扬菜旅游服务等23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富誉电子与江苏电子信息学院校企联动、人才共育,大三学生提前进厂实习,毕业直接上岗,精准培养新型学徒1300多人。


  推动校企合作,破除了“产教脱节”的机制性障碍,实现了院校学生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为产业工人队伍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技能提升,助力产业工人快速成长


  杨庚豹是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轧钢厂车间副主任,从一线职工一步步成长为“技能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先后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首届“淮安工匠”。杨庚豹的成长历程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淮钢年轻职工奋斗前进的方向。


  为发挥师傅“传帮带”作用,杨庚豹领衔创建了“国家级技师创新工作室”,带领多名年轻职工走上了班组长、技师、高级技师等骨干岗位。在淮钢,“传帮带”这一优良传统依然在发光发热,为年轻职工成长成才提供“捷径”。


  “重量轻质”是制约淮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另一难题。产改中,淮安注重搭建技能竞赛、网上学习、导师带徒等系列平台,增强产业工人补课充电的紧迫感,推动产业工人提升技能、岗位成才。


  去年全年,淮安区举办了十场次区级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近万名职工参赛,其中1300名职工参加了决赛,950人获得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淮阴发电公司实施覆盖全员的实操培训、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素质提升“四位一体”职工技能提升模式,7名一线技工晋升为高级技师,89名职工取得技师、高级工职称。


  今年8月份,淮安出台《关于在全市开展“奋进新征程 建功‘十四五’”劳动和技能竞赛的意见》,提出实施“333工程”(搭建三大平台、开展三类竞赛、培育三类人才)。“三大平台”包括搭建培训平台、创新平台和交流平台,“三类竞赛”是指企业内部技能竞赛、行业技能竞赛和市级技能竞赛,“三类人才”则重点培育选树创新能手、岗位名师和淮安工匠。


  淮安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修和表示,实施“333工程”将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点燃技能提升“助推器”,打开技能提升“金钥匙”,锻造技能精进“金钢钻”。


  典型引领,描绘产业工人发展前景


  产业工人收入不高、发展不畅、“大差不离”等现象是各地产改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打破“差别不大”的环境性制约?淮安坚持抓关键少数、带全员全局“二八法则”,将目光聚焦优秀产业人才。


  朱玉庭便是淮安众多优秀产业工人代表之一。作为江苏双环齿轮有限公司新一代复合型科技人才,他成功开发多个千万至亿级重大项目,主导的技改项目累计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超1500万元,以他为核心的“朱玉庭创新工作室”为公司培养出5个高级技师、9个中级技师、20个调试工程师……他先后荣获淮安市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今年又被授予江苏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开发区高新企业鹏鼎科技青年专家梁佳,研发出国际领先的柔性电路板核心技术,被第一时间纳入市委高层次人才培养服务计划,被表彰为市劳模;今世缘酒业酿造专家吴建峰被推荐获评全国技能大师,成为淮安新型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将优秀产业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编制“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任务,为高技能人才发放“淮上英才卡”,将职工“五小”发明创造纳入全市创新体系,评选“淮安职工十大创星”,重奖职工发明专利……


  近年来,淮安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举措,给予优秀产业工人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并通过典型引领带动广大职工技能提升、创新创造。目前全市共建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126个,高技能人才总数已突破17.99万,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绝对主力”。


  今年9月底,淮安出台了《关于在淮安台资集聚示范区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10”工程的实施意见》。“淮安自获批台资企业产业转移集聚服务示范区以来,目前已形成千家台企落户、千亿产值贡献、千名台商汇聚的局面。”张修和告诉记者,“促进台资集聚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淮安进一步推动产改往深里走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