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家住内蒙古通辽科尔沁区清河镇胜利村的大学毕业生费强还在赤峰市的一家国营矿业工作。今年,成功在“小金汽车”就职。
谈及如何找到对口专业回到家乡就业,费强开心地说:“闲暇刷抖音APP时,关注到‘科尔沁就业’直播间正在‘直播带岗’,就马上添加了工作人员的联系方式,登记了求职信息。没想到真成了!”
时间回溯至今年6月——
费强通过直播间推介,来到“科尔沁零工市场揭牌运营暨‘百日千万’系列招聘活动启动大会”活动现场。在实际了解“小金汽车”的薪资待遇后,签下了就业合同。“固定月薪4500元,有五险一金。要参加带薪岗前培训6个月,上岗后,岗位工资可提升到月均7000元左右。”
就这样,一名大学生通过公共就业服务实现了返乡就业的愿望。
在通辽,像费强这样通过“直播带岗”找到心仪工作的求职者还有很多。今年,通辽市已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101场次,直播带岗148场,累计对接本地企业单位及用工主体217家,统计用工岗位8192个。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年初,市委、市政府作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支持旗县打造‘零工市场’、培育劳务品牌。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1万人,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40万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的部署要求。
为此,制定印发《通辽市加强人力资源保障推动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辽市加强政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通辽市加快推进零工市场建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举措,进一步保障企业用工、优化培训机制、支持人才引进。在全市9个旗县市区建设规范化零工市场,现已全部投入运营。与周边城市、发达地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搭建灵活就业、创业扶持、人力储备、异地引才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共享平台。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44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14.6%,农牧民转移就业42.5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00.4%,援企稳岗返还资金2030万元,惠及964家企业,稳住4.8万个就业岗位。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3.71%,比去年下降0.22个百分点。
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下,完成预期目标的114.6%,靠的是什么?
是国家经济体量不断增长,通辽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带动了劳动力市场回暖,让求职者有了更大的就业空间。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8.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
就业如何稳?收入如何增?
归纳起来就是:畅通就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提升技能水平。
畅通就业渠道。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东北三省等经济圈建立“寻工地图”,即以建立区域劳务合作为基础,将通辽市企业用工需求清单向区内其他盟市、周边省份重点劳务输出市场推送。两地在“寻工地图”的指引下,快速获得人力供需对接。年均转移农牧民就业达44万人左右。
拓展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稳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顺应市场发展新兴服务业,从而在质与量上提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效应。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的劳动力提供兜底就业帮扶。通过发放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目前,累计扶持创业实体980个,培育发展本地创业项目30个,市级及以上示范性孵化园区17个,与赤峰市构建“双子星座”创业联盟,预期可年均带动5000人就业。
提升技能水平。不断丰富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机制,依托自治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工程,统筹培训规划,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推动劳动力由“靠苦力挣工钱”向“凭技能拿工资”转变。目前,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64万人,完成预期目标的102.6%。已与北京市签订《京蒙家政劳务协作》合作协议,预期年均进京务工4万人,其中脱贫人口转移就业3万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