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去年,徐州出台实施“就业促进十大行动”,构建多条线、多层级联动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发放稳岗返还等各类补贴14.1亿元、就业创业贷款90.4亿元,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成功自主创业3.4万人。
今年,徐州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从年初的新春“局长带岗直播”系列招聘会到“春风行动”服务活动、春季校招启动……截至目前,已举办线上线下各类公共招聘活动431场,达成就业意向万人次,为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做强支点,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强磁场”
3月20日,在江苏海洋大学、宿州学院,分别举办了徐州市春季招才引智淮海经济区系列第3场、第4场招聘会。一日两场活动,徐州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黄金期,该市人社部门指导新沂市人社局和铜山区人社局提前统筹调度、上下联动,共组织40家次用人单位参加当天的招引活动,共提供岗位需求92岗次,人才需求量超过4500人次。
“徐州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近两年频频因文旅和美食‘出圈’,是生活和发展的理想城市。”活动现场,前来求职咨询的毕业生络绎不绝,不少学子对来徐就业兴趣浓厚。据统计,这两场招聘会达成初步就业意向409人次,他们均有本科以上学历。
青年人才是撬动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点。当前,徐州市2024年春季校招进入高密度运行时期,该市将于近期多路线开展“彭聚英才·城就未来”招才引智活动,通过精准化、专业化服务对接校企需求,拓展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为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去年全年,徐州举办校园引才活动共102场次,累计参会单位3051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6万余岗次,人才需求共9.25万余人次,达成意向2.92万余人次。“今年,我们坚持完善校园招引服务路线,搭建了‘1+N’个招引路线+线上招引服务的多元化服务桥梁。”徐州市人社局局长于洪亮介绍,“1+N”活动矩阵是以驻徐高校系列招聘活动为一个中心,将服务同步延伸到驻徐省属或市属中等专业学校、驻徐中职技工院校招聘,促进在徐青年人才留徐;在春、秋季分别开辟淮海经济区、湖北、山西等N条地区招引活动线路,吸引外地青年人才来徐。
除此之外,徐州不断完善青年学子“引育留”全链条,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汇聚青春力量。位于鼓楼区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的盛凡知识产权公司作为本土文化企业,其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等主体业务量位居全国同行业前列,拥有员工超千名。“我们平均每年累计为淮海经济区内高校提供超500个实习岗位,不少年轻人在此结缘徐州,继而留徐发展。”该公司人事主管袁来说,近期在人社部门组织下,该企业参与本地8场公开招聘会,根据发展需求,提供了储备管理、销售顾问、专利工程师、英语翻译等岗位,人才需求量约为70人。
3月22日至24日,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承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消防灭火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来自全省的12支队伍选手在大赛上一展风采。
据统计,苏安院202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达95.39%,省内就业率76%,在徐就业率47.21%,徐州籍毕业生在徐就业率65.51%,当地就业率居全省前列,其中安全类、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占比57.2%。“我们以承办各类技能大赛为契机,不断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苏安院院长李桂萍说,该院正谋划联合徐州徐工道金特种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筹备成立淮海经济区安全应急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打通校企人才就业链接,将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为职业教育接轨市场赋能,为徐州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培养优质“后备军”。
做实服务,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
如何牢牢守住就业“基本盘”?徐州抓紧外地务工人员返乡时机,春节后各地采取举措“家门口”留人。截至3月7日,全市“春风行动”服务活动已举办各类招聘会226场次,筹集发布岗位信息约83770岗次,达成就业意向20429人次。
今年春节后,家住睢宁县睢城街道的返乡人员陈炳润没有再背起行囊去外地打工。他在空港经济开发区的一家企业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实现了“每天下班回家陪伴家人”的愿望。
“家门口稳定就业,挣钱顾家两不误”是很多外出务工人员的朴素愿望。长期以来,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供需信息不对称等情形。徐州通过搭建就业平台、精准就业服务,在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桥梁,为徐州发展留住更多人才,也让更多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睢宁,“1+5+N”立体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除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外,睢宁在企业聚集的园区设立5个“就业·企航港”,在乡镇和社区设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横向将援企稳岗、技能培训、就业扶持政策向平台集聚,纵向将服务层层下沉、送到企业和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镇里介绍的青年员工已经来公司参加岗前培训了,很快能到一线生产部门工作。”前不久,位于李集镇的浩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上10条生产线,亟需一批青年人才。李集镇“就业·企航港”平台接到企业求助后,迅速组织有就业需求的大学生及返乡青年到公司车间参观、召开座谈会,迅速帮企业招聘到了人才。
“去年以来,我们开展‘信息找人’行动,点对点服务求职者和用工企业。”睢宁县人社局局长李靖告诉记者,县人社局全面采集县外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睢宁籍大学毕业生、重点企业四方面信息,建立完善用工监测机制。睢宁还搭建供需招聘服务平台,促进劳动者“家门口”就业。今年春节期间,睢宁县人社局精心准备、提前谋划、广泛动员,多种形式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促进群众务工与企业用工精准对接,推出了“人社招聘月历”“高铁招聘连廊”“进园入镇观百企,精准对接促直聘”等举措,搭建返乡人员与企业沟通的桥梁。
“零工驿站”是云龙区为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企业搭建的又一供需平台。云龙区先后建成惠民、民富园等5家“零工驿站”,全面落实援企稳岗、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各类“政策包”。同时,启动百场“零工驿站”招聘活动,实现企业和求职者“点对点”精准对接,切实为灵活就业群体高质量就业牵线搭桥,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驿站揭牌后,每天都有人过来登记,求职人员和招聘企业登记信息后,我们会根据双方需求进行匹配,努力当好桥梁。”惠民零工驿站工作人员说。
针对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人员等重点群体,云龙区常态化摸清企业用工和群众求职“两端需求”,建立群众就业“需求库”和商家企业“资源库”,并及时调整更新,采用“智能+人工”匹配的方式,实现短平快的人岗对接、精准匹配。
做优环境,下好创业就业“先手棋”
近段时间,江苏雷龙安全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工程师徐丁格外高兴——就在上月,他申请到了5万元购房券补贴。徐丁去年毕业于广西科技大学,回到家乡徐州入职雷龙消防后,买房安家便提上了日程。
“购房券补贴将直接为我省下5万元购房首付款,减轻日后还款压力;作为本科毕业生,未来3年每年还能领取1万多元的城区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徐丁感慨,徐州针对人才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大大减轻了年轻人买房负担。
近年来,徐州相继出台《徐州市大学生招引实施办法》《徐州市“555”引才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彭城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建设的若干政策》等,一个个政策“大礼包”把暖风吹进来徐留徐人才心里,使其充分感受到这座城市的诚意与温暖。
从暖心政策中受益的,并不只有人才。去年,江苏中美达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急需扩大产能,资金压力陡增。“我们在江苏银行手机客户端上提交了企业相关资质,经大数据审核,很快就得到400万元的信贷支持。”该公司总经理许学勇告诉记者,徐州“稳岗扩岗贷”申请办理便捷高效,企业在资金借贷中可以“随借随还”,为稳定经营、吸纳就业增强了信心。
保经营主体就是保就业、保民生。去年,徐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江苏银行徐州分行推出“稳岗扩岗贷”融资业务,额度最高可达3000万元,期限最长10年,为在当地注册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稳岗扩岗提供金融支持。“得益于此,我们公司今年制定了营业额翻一番、突破2000万元的目标。”许学勇说。
除了“稳岗扩岗贷”,徐州市人社部门还积极与多家金融单位合作,优政策、扩范围、增规模,有效落实“苏岗贷”金融项目,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去年,徐州为1307家企业发放“苏岗贷”59.57亿元,为1877家企业发放“稳岗扩岗贷”31.09亿元,发放总量是前年的4.3倍。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泉山区居民周潭注册并成立江苏启智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主营数字广告开发等业务,但由于缺少资金,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泉山区人社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向周潭进行富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讲解,组织安排其与银行工作人员现场交流。他最终成功申请富民创业担保贷款140万元,解了公司发展的燃眉之急。
“以前要贷款就得往银行跑,往返次数多、准备材料多,贷款程序复杂。”周潭感慨道,现在办理政府贴息的贷款,区人社局主动上门服务,而且审批很快,让他真切感受到扶持政策的力度和温度。
2023年,徐州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26.64亿元,争取省财政贴息1.5亿元,总量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42万人,带动就业9.62万人;联动各县(市、区)开展创业资源对接服务活动220场次,惠及近万人次。
稳就业、促创业,筑牢民生之基。徐州今年将落实新一轮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推进产业工人技能提升行动,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8万人;建立园区、企业与高校、职校、技校人力资源供需对接机制,促进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办好“春风行动”等各类招聘活动,年内组织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3900名青年参加就业见习;开展“创响彭城”系列创业活动,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新增自主创业1.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