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万象 > 内容

热点评论:中国别让学术新星变流星
作者:admin 来源:网络 日期:2012-04-14 浏览

  对青年人才加大奖励力度的美好初衷值得称道。我国历来有重视人才的光荣传统。“贤才,国之宝也。”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经久流传的人才故事一直层出不穷,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和催人奋进的经典,从尧舜禅让、周公吐哺到刘备三顾茅庐、曹操赤脚迎许攸等不胜枚举。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更是被视为国家富强的关键、民族振兴的希望。

  近日多家媒体纷纷报道,22岁的大学生刘路攻克“西塔潘猜想”,被中南大学特批硕博连读,获得100万元的奖励,并被破格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教授。他还被提名“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希望之星”,即将被推荐参加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的评选。这一夜之间接踵而至的各种礼遇和光环让“不浮躁”的刘路也感觉到“压力”。

  校方认为这是为杰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发展而出台的政策举措。然而,叫好者有之,认为这体现了高校对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视;担忧者更多,怕年轻学子成为被捧杀和棒杀的对象;甚至有人怀疑该校“一破再破”,另有盘算,让人不胜唏嘘。

  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可以静心做学术研究的工作环境更为重要。对此,学校也有所考虑,在考核上网开一面,“我们要给他一个长期的、自由的研究环境,比如说三年、五年,你可以其他什么都不做,只做你的研究。比如刘路,我十年不考核他,我相信他每天都在努力、都在做研究。”从中我们不难看到学校为人才提供的无限自由和精心安排。

  可是,我们不免担忧,各种名目的关心是否会乱了研究者的定力?对于研究者来说,兴趣是他拥有的最大财富,过程和成果是对他最好的奖赏。对一个醉心学术、潜心研究的人来说,能提供更先进、更便利的条件让他心无旁骛地静下心来做研究才是最好的安排,太多的名利诱惑只会让学者分了心。

  我们更要担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否预先设计。随着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日益迫切,构建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已成为当下的一个时髦话题。但是,人才就像天地间的花木一样,必须经历风霜雨雪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思想火花也要经历反复的碰撞。尤其是对拔尖创新人才或顶尖人才而言,对其成长进行预设恐怕是一厢情愿,创造一个鼓励自由和创新的环境才是更现实的选择。

  我们最担心的是这种“放任”会成为自由的羁绊。因为,权利和责任总是相伴而生,以名和利为手段的支持情理上也应有所回报。既然组织给了这么多无私的帮助,社会投入了这么多关注的目光,那么有些小要求总不能回绝吧,比如在需要的时候让你捧捧场,在相邻项目研究中借个名头,帮助组织进行形象宣传,在研究成果上大家共享等等。偶尔为之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各种要求纷至沓来,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被不断分割时,就会给个人带来无限困扰。

  对学校管理者来说,在需要支持的时候多帮助,在潜心研究的时候少叨扰,这才是对人才最大的爱护。否则,学术新星变流星,就会变成好心办憾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