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宜县操场乡上松村东头村小组,一幢幢新楼房大气美观,平坦宽阔的沥青路进村入户。“这些漂亮的新楼房,可以说是村民用炒锅‘炒’出来的。”上松村党总支部书记黄永飞告诉记者,“上松村总共930户村民,有近200户、600多人在上海、浙江等地开小餐馆,每年收入8000万余元。”
据统计,分宜县有3万余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餐饮行业,开办小餐馆1万余家。他们在外乡主打“鲜辣香醇”赣菜风味,为当地居民带来美好的味蕾享受。规模庞大的分宜“餐饮军团”成为“江西小炒”主力军,在长三角火爆“出圈”。
黄小根是上松村最早到上海开餐馆的,2015年在浦东新区开了一家平价快餐店,年利润四五十万元。说起创业经历,他直言离不开家乡干部的帮助支持。“乡里指导成立驻沪流动党员党支部,村党总支牵头建立‘餐饮创业群’,经常关心村民经营状况,协调解决创业中的难题,鼓励大家团结互助。人在上海,但一直感受着家乡的温暖。”在黄小根的帮带下,许多村民走进大城市,迈入餐饮行业。
高岚乡下塘村也是有名的“餐饮村”,不少村民2006年就开始在江苏开餐馆。下塘村党支部书记钟湖南说:“这些年来,村带村、户帮户,到外面开小餐馆的村民越来越多了。南山下村小组30户村民,就有一半在昆山经营餐馆,这个曾经的穷村子,变成了周边最富裕的村子。”
分宜农民抱团创业,成就餐饮界“小炒传奇”,同时给家乡农产品带来巨大商机。本地生态大米、腊肉、辣椒、小山笋、萝卜干等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往江浙沪地区小餐馆。看准商机,县里鼓励各乡村积极谋划产业项目,整合各方资金,建起种养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省外餐饮业与家乡农副业,打破区域限制,跨越千山万水牵手互动。
操场乡桂村村利用项目资金建起竹笋加工厂,每年加工小山笋1500公斤以上,全部供应村民开办的餐馆。而上松村正依托餐饮业发展小山笋加工、麻羊养殖、优质稻米生产三个产业,村党总支书记黄永飞告诉记者:“我8月会到上海与经营餐馆的村民对接产业项目,同时商量成立村级商会的事。”
分宜“八大碗”“天工宴”特色美食历史悠久。近年来,该县不断挖掘地方美食文化,扶持餐饮创业队伍。该县将以销定产,做强现代农业,从生产、加工、流通、供应、市场“五端”同向发力,在发展县域优质农产品的同时,助力“餐饮军团”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