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统计,今年湖南高校毕业生预计达51.2万。众多年轻人即将涌入职场,面对多元化的求职选择,他们如何为自己做打算?高校和部门又开展了哪些举措,为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记者展开了采访。
新职业有新感觉
刘东笴是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和其他同学毕业后选择教育等职业不同,他选择成为一名“桌游设计师”。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电子游戏产品,上大学期间也没闲着,结合自己学习的运动学原理,给桌游类出版社写测评。”他说。他所在的游戏公司位于天心区,区域本身的潮流元素较为丰富,该公司的“桌游设计师”构成也十分多元,除了体育生外,还有音乐、美术、电子营销等专业毕业生。“游戏产品需求多种多样,我们每个人的专业背景都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助力。”刘东笴说。
“选择新职业,对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对自己人生的再规划。新职业为他们建立了新的生活空间与生活方式,让他们能够从兴趣出发,去把握未来发展的脉搏,开拓新世界,见识新风景。”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修订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净增了158个新职业。其中,民宿管家、网络带货主播、汉服妆造师等新职业出现,不仅引领了就业新风向,也为大家进行多元化尝试提供了保障。
优服务步履不停
为进一步促进就业,长沙也在持续优化就业服务。
“小屋造型很抢眼,过来看求职信息发现还有‘求职解忧区’、政策宝典等好多内容,太惊喜了。”近日,湖南大学体育场内,一间造型小巧、颜色鲜艳的“校聘小屋”吸引了众多学生。大四学生李梦和同学在小屋网红墙前拍照打卡后,扫描外墙的二维码,轻松获取了最新的毕业生岗位需求。
“校聘小屋”是长沙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推出的校招新模式,通过在学校设置招聘阵地,将岗位信息、政策宝典、求职指导送到高校毕业生身边。求职者可通过“校聘小屋”查询就业信息、在线简历投递、联系企业开展直聊或视频面试等,体验一站式就业服务。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的不对称,影响了求职招聘效率的提升。在长沙,也有越来越多高校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主动走近市场对接需求,实现就业渠道和岗位的双拓展,并组织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职业辅导咨询师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因为一直准备考研,今年4月我才开始找工作,每次求职都感觉心里没底。幸好有老师教我修改简历,还为我推荐了多个工作岗位,在面试前多次给予指导。”在学校帮助下,湖南工商大学毕业生张凡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
提技能拓宽选择
日前,在湖南湘江新区洋湖街道的一堂网络创业电商培训班上,授课老师正通过理论和实操教学,让前来上课的学子高效学会网店开办流程,指导模拟运营,帮助他们实实在在地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
这是新区今年为助推稳定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创业开展的政府补贴性创业培训,全年将免费培训4400人次。
此前,省网信办、省人社厅等15个部门联合发文,公布了“湖南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名单,将精心组织实施数字素养与技能教学培训、知识普及、提升帮扶等,助力提升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省人民数字思维意识和数字技术能力。
“创业不能光凭热情,还得有技能。面包等烘焙产品的制作过程对人的技能依赖程度高,如果没有高超技术水平,没有不断地创新,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热爱烘焙的湖南信息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胡馨,这个月正全身心地投入烘焙技能学习中,线上线下课程不断。“等我考了职业技能证书,就先去连锁蛋糕店应聘,边上班边学习经验,最后是想尝试自己开店。”她说。
今年以来,记者在多个招聘会现场得知,在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眼里,应聘者如果已拥有一项初级技能,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拿到Offer(录用通知)。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许多毕业生愿意多方面多渠道学更多技能,希望借助自身本科学历和实用技能的双重优势,拓宽自己的求职路。报告显示,对于“回炉”学习技能是否有助于就业这一问题,52.2%的毕业生给出了肯定答案,认为市场对专业技能需求大,“回炉”后就业机会更多,占比最高。其次,43.2%认为多个技能多条路,33.2%认为可以积累社会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