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湾新区:共富工坊点燃“她力量”
来源:台州日报 日期:2024-10-25 浏览

          “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

          近年来,台州湾新区充分发挥党建和妇联的优势与职能,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巾帼共富工坊”建设,助力广大妇女同胞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通过技能培训、来料加工、电商直播等领域的探索,共富工坊不仅促进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社会效益,实现了双丰收。

          月薪最高超2万元

          10月22日下午,海虹街道“和赢家政”巾帼共富工坊里,十余位女士正在参加母婴护理师技能考试。新生儿护理、母婴保健、母乳喂养技巧……考试采取理论知识加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格者将颁发“专项能力证书”并推荐就业。

          “我们已培养了上万名专业月嫂,就业率超过90%。”工坊负责人谭金介绍。这些月嫂中,很多人原本是本地待业妇女,上岗后每月的收入基本能达到7900元,最高的甚至超过2万元。

          自八年前成立以来,“和赢家政”巾帼共富工坊一直致力于推动待业妇女的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工作,涵盖母婴护理师、育婴师、养老护理员、中西式面点师、家政服务员等十多个项目。

          该工坊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推荐、创业项目咨询和指导,还为她们提供后续帮扶服务,全力打造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一体化综合平台和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贡献巾帼力量。

          今年22岁的小王原本是一名早教老师,去年参加了工坊的育儿嫂培训,并成功考取资格证书。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她很快脱颖而出,被椒江一名户主看中。“现在我是一名不驻家育儿嫂,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月薪7000元,相较之前翻了一倍。”小王对现状非常满意。

          汪洪芳是海虹街道吴叶经济合作社的村民,在工坊经过专业培训后,掌握了月嫂专业技能,并通过考核。在共富工坊的帮助下,她成功入户接单,服务价格月薪17900元。“我原本一没技术二没学历,进厂打工都难,现在政府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她说。

          赚钱、顾家两不误

          戴爱娟是海虹街道吴叶经济合作社妇女委员,年轻时曾办过童装加工厂。年初,她创办了一家“巾帼制衣”共富工坊,吸收周边十多名待业妇女就业,为她们提供固定场地制作老太衫、旗袍、男装等,就业妇女日薪最高达450元,平均月薪在6000元以上。

          “除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空余时间就做衣服,赚钱、顾家两不误。”村民叶雪珍说,她今年40多岁,丈夫忙于海鲜生意,平时都是她负责照顾孩子。工坊的工作可以自由安排时间,让她的生活充实且有意义。

          仙居人小丽在海虹街道某4S店工作,想做点兼职提高收入。在“巾帼制衣”共富工坊学会缝纫手艺后,她便带材料回家做衣服,如今兼职月薪1500元。

          浙江钻豹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玲素兼职海虹街道妇联副主席,她非常重视妇女就业致富问题,打造了“钻豹直播”共富工坊,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培育了一批巾帼直播致富能手,去年一场直播最高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

          围绕“三新共富”农村建设目标,三甲街道优良村党支部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建设“稻梦”“优播”共富工坊,开展抖音直播培训,大力推广优良村水稻、煨煻鸭、甜瓜等本地优质农产品,带动十余位女性村民就业。

          “以前农闲的时候总愁着没有零活可以干,现在村里有了小工坊,时间比较自由,还能增加一部分收入,真不错。”村民阮女士告诉记者。

          关怀特殊的“她”

          台州湾新区在帮助广大农村女性解决就业创业难题的同时,也没有忽视特殊女性群体的需求。

          10月24日上午8时,小伍乘坐公交车来到三甲街道残疾人之家做手工活。通过墙上的智能电子屏完成人脸打卡后,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患有智力残疾,原先长期待业在家。在这里,她不仅有了收入,还认识了不少新朋友,性格也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阮美琴是该残疾人之家的负责人,本人也患有肢体残疾。看到同村残疾人生活艰难,她格外感同身受,便萌生了开办一家残疾人之家的想法。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把伞。”但这个提议遭到了父母和丈夫的反对,认为负担太大。“当时只有我的三姐和儿子支持我,他们帮我一起说服家里人,这才办起来的。我当时也很忐忑,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阮美琴告诉记者。

          令她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坚持下来了,规模还越办越大。如今,这个特殊之家已有了50多位“家人”,其中近半数是女性。提起阮美琴,大家都充满了感激。

          今年40多岁的小余是一位精神、智力残疾者,刚来到残疾人之家时生活难以自理。经过阮美琴的细心教导,她不仅学会了独立吃饭、上厕所、坐十几分钟的公交车回家,还能做些简单的手工活赚钱。

          “看着她们越来越好,我发自心底感到高兴。”阮美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