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分站

您现在的位置:高校招聘网 > 新闻资讯 > 职场动态 > 内容

浙江海宁打造家政服务联合体,系统性推进家政服务提质扩容
来源:中国妇女报 日期:2025-08-14 浏览

         为让家政服务更规范、更温暖,浙江省海宁市妇联打造了“潮家阿姐”家政服务联合体,通过搭平台、强赋能、促落地三大举措,系统性推进巾帼家政服务提质扩容。首批17家签约入驻联合体的引领性巾帼家政机构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学、优势互补,带动更多女性在家政服务行业开辟新路径、迈上新台阶

         “以前找家政像‘拆盲盒’,现在社区里就有服务点,知根知底还贴心!”在浙江省嘉兴海宁市马桥街道丰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张奶奶正在和社区妇联工作人员亲切交谈。

         如何让家政服务更规范、更温暖?海宁市妇联打造了“潮家阿姐”家政服务联合体,通过搭平台、强赋能、促落地三大举措,系统性推进巾帼家政服务提质扩容,擦亮“潮家阿姐”巾帼家政金名片,在服务民生与促进女性发展上展现“联”字担当。

         搭平台——激活行业“联”动力

         7月,在海宁市“潮家阿姐”家政服务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成立仪式上,首批17家引领性巾帼家政机构正式签约入驻。“打破机构壁垒,激发内生动力,实现资源共享、经验互学、优势互补。”联合体的目标任务在会场上回响。

         “加入联合体,感觉找到了‘组织’!”成员单位之一的负责人陈经理感慨道,“以前各家信息不通,培训资源也有限。现在有了联合体,在妇联的牵线搭桥下,社区精准摸排,有针对性地组织技能提升培训,对我们提升服务品质、拓展市场帮助太大了。”为打破单打独斗的困境,联合体以“资源共享、互助服务、示范引领”为理念,带动更多女性在家政服务行业开辟新路径、迈上新台阶。

         海宁市妇联充分发挥“联”字优势,又同步成立了联合体妇联,让这个温暖“娘家”聚焦行业女性需求,提供情感关怀、权益维护等暖心支持,切实增强从业姐妹的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

         强赋能——提升队伍“新”动能

         家政服务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核心在于人才的专业化。海宁市妇联将“实施巾帼家政技能提升工程,培育优质服务品牌”作为关键着力点,制定了《海宁市“潮家阿姐”睦邻家政进社区行动》方案,从组织、队伍、阵地、机制、服务五个维度推进,构建规范化、专业化服务体系。

         在睦邻家政公益集市上,志愿者和讲师正在演示育婴、养老护理、收纳整理等技巧。“以前做月嫂主要凭经验,现在妇联组织教会我们科学喂养、婴儿急救这些硬知识。”李大姐说,“学到了真本事,又考了证书,客户信任度明显提高了,订单也多了。”

         集市的另一端,社区居民正围着到场的企业进行咨询。“我们提供统一的服务标准和阶梯式技能培训体系,保证服务人员‘持证上岗、技能过硬’。”企业负责人的一番话,既解答了月嫂的疑虑,又增添了客户的信任。这种标准化、专业化的培训,正是推动行业向“新”发展、培育具有海宁“潮”特色家政品牌的基础。

         促落地——确保服务“实”效

         家政服务进社区,绘就民生服务新图景。海宁市妇联将推动家政服务“进社区、接地气”作为落脚点,深入调研居民需求,实现服务供给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让“家门口就业”和“家门口的优质服务”成为现实。

         “我们建立了详细的供需信息库,居民可以在平台‘点单’,附近有技能的‘潮家阿姐’也能第一时间接单。”马桥街道丰收社区妇联主席浦玲凯介绍,在市妇联的指导下,社区创新打造了集“技能培训课堂+就业推荐窗口+需求对接平台+公益互助驿站”于一体的服务模式。

         当接到需求订单后,“潮家阿姐”们带着工具包上门,遇到特殊需求,只需要对着“家政工具共享柜”“扫一扫”,专业的清洁工具就“应声而出”,解决了居民和专业保洁人员对专业设备“买着贵、用着少”的“痛点”。这种“楼上需求、楼下响应”的模式,既亲近了邻里关系,又盘活了社区资源,打通了巾帼家政服务“最后一公里”。

         从搭建联合平台整合资源,到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标准,再到深耕社区精准对接需求,海宁市妇联通过“潮家阿姐”品牌建设,织就了一张促进女性就业创业、提升家庭服务品质的“暖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