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圆了中国人的文学梦,圆了中国文学人的诺奖梦。”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祝贺校友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如在场其他嘉宾一样兴奋,他说:“在当下社会文学处境尴尬的环境下,莫言获奖重新燃起了人们追求文学的热望,他对纯文学的引领激励将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莫言1988年参加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共办的创作研究生班,1991年至1994年在北师大文学院教授童庆炳的指导下写作论文《超越故乡》,并获得硕士学位。
在童庆炳眼里,莫言就是莫言,他的文学成就有其独特性,他的作品是对中国五四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新的发扬和开拓。
从1981年开始写作《春夜雨霏霏》,31年间莫言笔耕不辍,接连创作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蛙》等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分量颇重的作品。
白烨表示,莫言的文学之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他开始写作时正是大量西方文学流派被引进到中国的时候,正是在不断跟世界交流和接轨中,中国文学开始走向世界。
座谈会的主角莫言并没有到场,他从家乡高密致信表达了对母校的感谢。他在信中写道:“获诺奖确实像件大事,但绝没大到媒体渲染的程度。等尘埃落定之后,真正能够让一个作家青史留名的还是作品,对此我十分清楚。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作品,为师大争光。”
“莫言是一个朴素的人。” 著名作家李洱透露,莫言是在北京生活的作家中少有的没有独立住房的人,少有的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人。
获奖后,莫言一直保持低调。鲁迅文学院研究员、著名评论家何镇邦笑言,自己却因为莫言获奖忙得不可开交,开会、写文章、接受采访都是谈莫言。“莫言获奖是中国人、文学界的高兴事,感谢莫言,他让我们觉得搞文学还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