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基础性工作,既要从长远考虑,又要从基础着手,特别要从当前的突出问题抓起。 禹天建 绘
向教育教学过程要质量
张国林
如何“聚天下英才而育之”?要向专业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考试要质量。要靠王牌专业吸引优秀生源,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和考试培养优秀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第一,加强专业建设,突出专业特色,向专业要质量。
我们大学毕业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特定专业,所以,肯定地说,大学教育就是专业教育。办大学、办学院就是办专业。从大的说,我们常说人生有限,所以只能用有限的时间求得一技之长。从历史上看,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社会职业越来越多,大学的专业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学得专业特长,通过专业特长来谋一份职业,通过职业来回报社会和为社会服务。由此,好大学必定有好专业王牌专业来支撑。建一批好专业,王牌专业,对于吸引一批优秀生源、培养王牌学生,对于增强学校的实力和知名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说要向专业要质量。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增至4个(法学、侦查学、行政管理、新闻学),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也增至7个。学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是:一手抓新专业培育,一手抓特色专业建设。在新专业培育上,要重点考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培养复合、交叉、边缘型的学科专业,力争做到“人无我有”,领先一步。我们有六个独立建制的法学院,独立建制的学院应该有十分明确的专业及专业方向,这需要各学院要形成各自不同的方向和特点,建设学校的王牌和龙头专业,在全国、全市有一定的知名度,做到“人有我精”。
第二,继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课程安排菜单化。学生选课就像选择菜肴,只有营养丰富、味道可口的菜肴才会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也才能成为首选。同样的道理,只有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课程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才会成为学生的选择。
总体来看,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是负责任的,教学效果也还不错,学生的满意度比较高,但仍然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比如在教学方法上,有的老师还在采取填鸭式的老旧方法,满堂灌,比如在教风方面,少数老师做得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上课就照读多媒体材料,一旦遇到停电多媒体用不了,就不知所措等等。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校民商法学院老师孙鹏上课的“三字经”很有启发意义。这个“三字经”就是熟、准、新。首先是“熟”,俗话说,熟能生巧。“熟”就是对所教课程内容要做到滚瓜烂熟,烂熟于心;第二是“准”,即定义概念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老师必须对所教授内容精确掌握;第三是“新”,即讲授内容要有新意。可见,老师要在提高课堂质量上下功夫,让学生真正对课程感兴趣,学有所得。
第三,加强考试在教学环节的作用,向考试要质量。
有人说,考试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发明。这句话我看一点也不为过。众所周知,考试在教育教学中有三大功能:诊断、检验、激励。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考试虽对人们形成压力但其功能和作用不但没有被消灭和弱化,反而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考试本身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教育活动具有很强的检测导向作用,一套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激励作用。
考学生,其实是在考老师。怎样把考试制度建好用好?命题质量高低与否,这是对老师的考验。命题既要突出教学重点不偏离教学大纲,又要难度适中激起学生兴趣,这需要老师花费大量心血。增加考试次数,既增加编写试题的时间又增加阅批试卷的时间。如要评讲考试,还需要时间备课。所以说,要在学生身上多用一份心,首先老师就先要出一份力,多考学生实际就是多考老师自己,对学生严就是对老师自己严。老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主导,就得掌握考试这根“指挥棒”,做到教学考试融为一体。向考试要质量,这实际上对上课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需要我们的老师集中精力提高业务水平,改进教学方法,高质量完成教学大纲、教案和重要知识点的传授,而且还需要我们老师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考试成绩。
大学以育人为根本
金伟良
大学教育理念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对如何办好一所大学所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基于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作为按新机制、新模式运行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迫切需要构建与现代大学制度相吻合的办学理念。“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理念,正是基于现代大学教育理念而提出的。
以人为本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核心的理念。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必须尊重教育平等,着眼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全面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性生长、发育和发展要求;必须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学生的自我设计和发展积极支持和引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学习,教会他们学习方法,掌握灵活、高效的思维方法。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也体现在学生的教育选择上,要由过去供给的方式向菜单式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
教育从它产生的时候起,便具有了价值属性。教育的价值是指教育作为一项实践活动对社会或个人等价值主体所产生的意义。教育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培养人”的活动将人从自然状态中提升出来,实现人的“社会化”,使之成为具有智慧与力量,能够担当社会主体责任的“社会人”。学校教育作为专门培养人的教育活动,其价值就体现在促进受教育者(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上,即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育为学生提供价值”的办学理念,是与不断发展的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也是与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相适应的,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内涵。
大学以育人为根本。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四个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是靠培养人才起步的,也是靠人才培养使自身得以不断发展、功能得以不断拓展的,人才培养始终是大学教育的基础,育人始终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理念,充分表达了大学要把育人即培养有价值的优秀人才作为根本任务的思想,更加强化了人才培养在大学职能中的中心地位。
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标;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题中之义。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大学育人工作的主体。“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理念,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要求育人工作要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11年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以“教育为学生提升价值”的理念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始终坚持“五个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实现了为学生提升价值并不断创造价值的历史使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作者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院长)
育人为本 质量立校
余瑾
十年,对于人生而言,初长成人,略懂事理,增强了自我意识,会说“让我想想”或“我自己来”。而对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而言是十年办学,十年艰辛;行进稳实、初有收获。我们认识到“特色是办学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深谙“质量是生.存之本”。
质量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时代特点,必须与时俱进;然而质量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也要遵循规范行为、制度保障和勇于创新的原则。质量立校,要以改革为方向,建队伍为关键,建制度作保证。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思想,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树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观,为学生发展提供多种成功和成才的机会和途径。在培养模式上我们探索了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按市场需求,促成教学的跨学科结合。如经营法综合人才的培养,工业设计、数字媒体等专业的工程理念和人文素养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的探索和建立等;二按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实施“基础教学”与“科研创新”或“社会实践”结合的培养,如工科专业、新闻、广电、对外汉语、旅游管理等专业;三按学生长远发展与现实就业的需求,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现代社会所需外语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是教学改革的深化,它的主力军是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教师是质量保证的关键。在队伍建设上,我们重视两个方面工作,一是依托广西大学优秀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办学经验、厚朴的人文精神,建立了一支以广西大学师资为主体,大力引进优秀青年才俊和外籍教师,吸收了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老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形成了专兼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二是着力培养青年教师,从学历、职称提高,到压教学科研、管理担子,在三次教学大纲的修订中,我们要求具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年青教师都要参与其中,并且要把自己的教学体会融入改革的理念中去。办学十年,有一批骨干教师就是在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中,在课程设置的调整完善中,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研讨中长了见识,有了认识,构建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成了专业教学的骨干。
质量是学院立身、生存之本,是百年之计。因此,以制度去规范办学行为十分重要。办学之始,我们就重视制度建设,从学院整体运行、教学规范、学生管理、员工岗位职责、聘任培训、考评激励等全方位的制度制定和实施。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证了学校运转有序规范,督促了全体教职员工依规办事,也使处事待人有章可循。在规范运转下的学院展示了其健康发展、和谐发展、高效发展的优势。在这基础上,学院还专门聘请了多位母体学校富有教学管理经验的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他们认真负责地担当三方面督查职责:教学管理是否到位、教学运转是否正常、青年教师授课状态等。几年来,他们成了保证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作者系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