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老师凸显师生沟通机制欠缺
9月13日,福州教育学院附中上演了一场学生“弹劾”老师的戏码。初二(11)班的英语课堂上,有学生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欢英语老师的上课方式,要求全班表决,更换英语老师,不少同学举手赞同。老师当即离开,学校表示将处分“闹事”学生。(9月17日 人民网)
学生们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付诸行动,至少在勇气上值得赞许。当然,需要明确的是,学生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诉求并不恰当。一方面,不利于维护“师道尊严”。在当下,这个词语的价值正被越来越低估,但事实上,师道尊严既是维护校园秩序的保障,也是建立文化秩序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对教师没有起码的尊重,对于知识和理性的尊重也会被消磨。
另一方面,这样的方式也不利于保护学生的利益。如果个别老师因此记恨学生,最后吃亏的还是学生。当然,这并不是说,因为怕老师的记恨,学生就该放弃表达自身诉求的权利,而是应该通过更加理性、文明、有保障的程序去表达诉求。
对学生做出处分,是学校的权力,但学校有必要对于师生沟通机制的欠缺做出反思。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机制让学生表达诉求,学生们的诉求终究会以恶化师生关系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讲,学校难辞其咎。
其实,类似问题也并不局限在这一所学校中,有些学校虽然有为老师打分的机制,但很多仅仅是流于形式。一个可行的建议是,在中学普遍建立起家长委员会的沟通机制,学生有诉求,向家长做出表达,家长委员会再与学校进行沟通。这种方式既能保障学生诉求中合理的部分及时与学校达成沟通,又能在最大限度上维护师道尊严和学生利益,应尽快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