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放假“推手”李汉秋教授接受本报专访呼吁设立中华人伦节日
李汉秋,中国人文科学学者,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节庆研究会主任。从2004年开始,他就以政协提案的方式呼吁将孔子诞辰设置为中华教师节,是清明、端午、中秋传统节日放假的主要“推手”之一,致力于推进建设中华传统节日体系。
昨日,参加番禺民俗文化节的李汉秋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谈他10年来为什么坚持建议将孔子诞辰设为中华教师节,如何推动中秋、清明、端午放假的前因后果,以及目前他正做的推动设立中华情侣节、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以及中华感恩节。
文、图/李立志
坚持10年建议将孔诞设为教师节
9月5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教育法律一揽子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每年9月28日的孔子诞辰日为教师节。李汉秋透露,虽有待全国人大批准,但明年教师节极有可能改为9月28日,他的十年梦想离现实仅一步之遥。
记者:您为什么执著建议将孔子诞辰设立为教师节?
李汉秋: 这是我2004年以全国政协提案形式首倡的建议,近十年来持续不断呼吁。作为“万世师表”,孔子在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极其宝贵丰富的教育思想,是中华民族教育精神的集中体现,以孔子诞辰作为中华教师节是非常合适的。
记者:这个提议您觉得时机成熟了吗?
李汉秋:现在的教师节,多是学生为老师庆祝节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尊师。这应该是教师节的一个方面,以孔子为形象代表显然有利于丰富教师节的文化内涵。况且,在中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以孔诞为教师节已经多年了,从民族文化历史认同的角度来考虑也很有意义,希望在不久将来,孔诞成为全体中华儿女的教师节。
记者:您力推中国假日制度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李汉秋:我从2003年开始,就为推动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日而建言。淡漠了传统节日,民族精神便成了无根之物,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记忆,对培养民族精神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仅仅增加放假时间还远远不够,还要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
呼吁设立中华人伦节日
七大节都是人伦节日, 处在一线的与洋节旗鼓相对的是中华情侣节、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需大力扶持以期确立。
记者:您致力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父亲节,有什么原因吗?
李汉秋:我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是综合性的,缺少单项突出的人伦主题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而现代社会又很有表达这种人伦感情的需要,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就乘虚而入,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担传承中华人伦传统之任。而且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现代最重要的三大人伦关系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师生关系。节日具有丰富的理想因素和情感因素,具有提升精神的作用。节日是好载体,群体性参与,覆盖面广;每年周而复始,不断重复强调,入心至深;有丰富的感情色彩,以情动人。我们的人伦规范建设应当重视这个载体,建立中华自己的人伦节日。处在一线的与洋节旗鼓相对的是中华情侣节、中华母亲节、中华父亲节,需大力扶持以期确立。
声音:形式不重要 关键是内涵
呼吁设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母亲节(包括父亲节、情侣节等),不过西方节日,其保卫和弘扬中华亲情文化传统的用意明显。表达了专家学者对传统文化式微的一种文化焦虑。
但是换个角度看,专家学者建议设立中华母亲节是对年轻人孝顺父母的呼唤,但不管是西方母亲节还是中华母亲节,不管是美国人还是中国人,文化传统不同,肤色、面庞有异,但是感恩母爱、孝顺母亲之心是一样的。专门设立中华母亲节毕竟只是一种文化形式。让子女了解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学会感恩长辈、关爱他人,才是母亲节的文化精髓。再设立一个中华母亲节,并不能保证美国的母亲节从此国人不再过。
七大人伦节日
1 中华年
人伦情义是年俗文化的精髓,过年回家在一定程度上从功利境界回到天伦境界。除夕的年夜饭是团圆饭,是过年的仪式,这是一种心愿,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2 清明节是中国的感恩节
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缅怀先人,中华民族的亲情情结、敬祖意识、感恩心理,在清明节可以得到充分发扬,中国人感恩首先感恩父母、祖宗,这就是人伦情结。
3 七夕节可叠加中华情侣节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情侣夫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伦关系之一,七夕情侣节不是单属未婚情侣,而且涵盖各个年龄段的夫妻情侣。
4 中秋节
中秋节以月亮为标志,中华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月亮文化。主题是人月双圆,国家的团圆叫金瓯无缺,这是爱国爱家的深层心理结构。
5 以重阳敬老节兼中华父亲节
重阳节的主题是“敬老孝亲”,男性为阳,重阳适合兼父亲节。
6 以孟母成为母亲之日为中华母亲节
从南宋《三字经》开始,就公认孟母为第一贤母,允以她为中华母亲节形象代表。建议将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
7 以孔子诞辰为中华教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