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重庆小伙陆洋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当老板。25日下午,第二批重庆市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资助项目评审会上,陆洋带着最新项目现身。放眼重庆,像他一样的创业型海归并不多。为此,政府每年拿出200万资金,鼓励更多海归迈出第一步。
留法海归秀创意 系统监控避免公交车自燃
自重庆工商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2001年,陆洋前往法国学习工商管理,并于2004年回国。除了海归,如今,他多了一重身份,重庆戴普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常务副总经理。
项目评审会上,陆洋向专家们展示了公司重点项目,云智能行车管理系统和外勤人员监管系统。前段时间,多地发生的公交车燃烧事故,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车辆安全。云智能行车管理系统中的机务安全预警功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悲剧重演。
据陆洋介绍,一辆新能源公交车可能会安装上万节电池,任何一个工艺、组装问题,都可能造成电池燃烧,引发车辆自燃。这类燃烧系化学燃烧,因此,灭火器很难扑灭。
借助机务安全预警功能,每隔2秒,包括电池温度在内的130多项数据,能迅速传回平台。“哪怕车烧成灰,也能找到记录。”陆洋表示,若电池温度过高,系统将自动报警,将车辆编号、报警时间、报警类型等信息,发送至售后维护人员的手机。这样一来,不用在线路上蹲点检测,只需点开手机,就能提前知道哪辆车、哪个部件有问题。
“要做到这些,除了从国外引进技术,还得自主研发。”陆洋称,公司已与市公交集团、恒通客车、微宏动力等公司达成合作,产品甚至打入了欧美市场。目前,正与多家风投公司洽谈,筹划上市。
每年提供200万扶持金 鼓励海归大胆创业
事实上,这已是陆洋第二次参与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去年,他就通过计划获得20万资金支持,相当于公司1个月的支出。
为何项目可重复参加?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坦言,主要是申报项目太少。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3000多名回渝留学人员,60%至70%的人在高校、医院、企业、科研单位工作,只有极少数人创办公司,造成“创新多、创业少”的尴尬。
“其实,很多人想创业,但不知该如何接地气。”重庆照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制片人王科扬也是一名海归,他表示,一些人多年在外求学打拼,对重庆市场、政府支持政策缺乏了解,即便有好产品、好项目,也不敢轻易尝试。
例如,他有位留学韩国的朋友,就曾想把紫竹盐作为调料引入重庆市场。“紫柱盐在韩国很火,国内也有,但只加工成牙膏,不能直接食用。”王科扬称,尽管有全套生产技术和检测报告,但考虑到市民接受问题,最终未能实现。
为鼓励海归们勇敢创业,去年起,重庆启动留学人员“回渝创业启动支持计划”,每年拿出200万专项资金,为符合条件的项目给予20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去年,有11个项目入选,今年有14个项目正在评审之中。
与此同时,市人力社保局还有意携手多个政府部门,整合各方资源,出台一个系统的政策扶持计划,帮忙有意创业的海归了解各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