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学条件是基础,师资配置是关键。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是城乡之间、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师资水平总体上仍存在明显差距,已经成为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出问题。
教育要均衡,老师先要均衡。薄弱校的师资鸿沟怎么填?农村校的教师流失潮怎么止?优质校的名师不愿“动窝”怎么办?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师资不均的老大难问题打出“组合拳”,依靠制度让教师真正实现流动。
——编 者
人事理顺了
教师由“学校人”变“系统人”,3至5年实现交流常态化
“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在1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加快研究制定和出台《关于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的若干意见》及配套工作措施。
相比于以往的政策,这次将在5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一是提出加快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的目标,二是扩大校长教师交流的范围,三是创新校长教师交流的方式方法,四是强化校长教师交流的激励保障机制,五是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从而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编制核定、岗位设置、职务(职称)晋升、聘用考核、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许涛介绍,“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管理教师人事关系和聘任交流,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记者了解到,截至2013年8月底,已有22个省(区、市)地方政府出台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不少地区摸索出卓有成效的经验和做法。比如“走教制度”, 湖南省建立乡镇音、体、美教师无校籍制度,全县农村学校音、体、美教师只聘任到乡镇,不定点到校,对村小、教学点音、体、美教学实行走教制。再如“教育联盟”制度,北京东城区、四川省成都市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教育联盟形式,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待遇变好了
乡村在岗教师可领生活补助,未来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
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1亿多学生,620万专任教师,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和教师总数的70%左右。发展义务教育,重点在农村,关键在教师。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边远贫困地区尤其是连片特困地区的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交通、通讯等生活成本较高,生活压力较大,难以稳定和吸引优秀人才在这些地区任教。
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财政部9月13日印发《关于落实2013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
许涛介绍,补助将按照 “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实施。地方是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责任主体,具体实施时间、补助范围和对象、补助标准和资金来源等,均由各地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财政从2013年开始,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中增列综合奖补资金,对已经实施这一政策的地方给予奖补。综合奖补资金可以由省级财政统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机制改革的相关支出。
针对生活补助将来是否可以计入退休费基数、连片特困地区已经实施的补助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等问题,许涛解释,“生活补助是针对乡村教师工作岗位的补助,不计入五险一金和退休费的计算基数,教师在岗时享有,离岗后自然取消。此前地方已经实施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继续实施,是否调整补助范围和标准等,由地方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符合条件的纳入中央财政奖补范围。”
为保证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能够按时、足额拿到补助,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员冒领补助,许涛表示,“教育部将专门下发通知,对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组织实施、奖补资金的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等提出具体要求,实行实名制管理,坚持阳光操作,强化监督检查。”
在许涛看来,随着补助政策的逐步实施,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优秀人才自愿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流动机制将初步形成。“还会带动教育投入思想观念的转变,引导教育投入由原先侧重于建房子、买设备等硬件建设,逐步向侧重于教师队伍等软件建设转变。”
随着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将得到较大改善,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差距有效缩小,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率先实现。
福利增多了
巡回支教补助已到位,每年2000名农村校校长参加国家级培训
当前,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入园难”问题突出。
2013年,财政部、教育部扩大实施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工作,在中西部农村偏远地区设置支教点,招募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中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和非在编幼儿园、小学教师担任志愿者,到支教点巡回支教两年。
据介绍,巡回支教志愿者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参照用人单位所在地事业单位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水平确定。中央财政对巡回支教志愿者在岗期间的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社会保险等费用给予补助。其中:西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5万元,中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东部地区每人每年补助0.5万元。对新设立的巡回支教点一次性补助1.5万元。
同时,为解决农村学校校长国家级培训机会偏少、整体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不高等问题,教育部近日启动实施了农村校长助力工程。从2013年起,教育部每年遴选2000名中西部地区国贫县、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乡镇及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参加国家级培训,帮助他们提高办学能力。
据悉,教育部特别推行了一些新的改革举措。比如针对农村学校校长的实际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解决培训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此外,教育部还于近日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这一工程以“应用”为核心,将“培训—测评—应用”相结合,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拟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建立教师主动应用机制,推动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提升工程的实施将进一步破解教育信息化发展瓶颈问题,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教师终身学习。”许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