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接触葫芦烙画,生活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仅经济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更在精神层面收获了无尽的满足和喜悦!”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唐庄镇大司马村的潘新红说。葫芦烙画,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为她的人生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在担任唐庄镇残联理事长后,侯瑞兰深感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许多人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困难,心理自卑。为了帮助残疾人走出困境,侯瑞兰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她引导残疾人走出家门,协办了卫辉市残疾人游桃花节的活动,让残疾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无限春光,融入社会大家庭,勇敢迎接生活的新挑战。
同时,侯瑞兰积极寻找各种方式帮助大家增加收入。唐庄镇在2017年就建立了葫芦种植基地,而在接触到非遗老手艺——葫芦烙画后,她发现,虽然葫芦烙画精细,但经过学习,残疾人是可以掌握烙画技巧的,且葫芦烙画可以在家中加工,能够照顾到残疾人的身体情况。于是,侯瑞兰希望在四和社区建立残疾人之家,让大家在这里学习烙画技艺。
然而,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最大的挑战是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侯瑞兰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幸运的是,侯瑞兰的想法得到了新乡市残联和卫辉市残联的大力支持,一方面,解决了项目资金问题,拓展了产品种类。另一方面,残联还为他们提供了销售渠道,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实现了资金的快速回流,保障了项目的健康发展。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四和社区顺利建立了残疾人之家。潘新红等残疾人不仅掌握了烙画技巧,还创作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品,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得到了提升。
在侯瑞兰所带过的众多徒弟中,潘新红总是让她难以忘怀。尽管下肢残疾,潘新红却凭借坚忍的意志,每天拄着双拐,在村里辛勤劳作,种植着几亩葡萄和甘蔗。农活之余,她便会来到四和社区,投身于烙画的学习之中。
“新红,你这坐了三四个小时了,不累吗?”侯瑞兰看着认真刻画的潘新红,轻声问道。
潘新红微笑着摇摇头,手中的烙铁在葫芦上流畅地滑过,留下一道道精美的线条。虽然她不懂绘画,但她从简单的素描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掌握了这门技艺。每当完成一幅作品,她的脸上总会绽放出孩子般纯真的笑容。
有一次,她和侯瑞兰等人共同创作了一幅纪念抗灾的作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画面中,大司马村受灾的场景历历在目。潘新红一边画着,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当时的救灾情况,仿佛那些瞬间又在她的眼前重现。
“侯老师,你看这里,这是当时救援队伍进村的情景。”潘新红指着画中的一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侯瑞兰看着她,心中不禁感叹:这烙画不仅记录了瞬间,更凝聚了潘新红的心血和情感。她在葫芦烙画中找到了自信,也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在培训残疾人学习的过程中,侯瑞兰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残疾人创作的作品还不够精细,手工烙画作品用时较长,出的精品较少。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侯瑞兰不断学习和请教,与残疾人一起成长;开设培训班,教授残疾人国画常识,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
此外,侯瑞兰还关注到了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唐庄镇仁里屯村的张战和张杰兄弟俩分别患有溶血病和肢体残疾,生活困苦。在了解到他们一家的情况后,侯瑞兰积极联系卫辉市残联,迅速落实了无障碍改造政策,为他们申请了一张护理床和一辆儿童轮椅,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侯瑞兰也亲自上门教授烙画技艺,希望能为他们带来一丝生活的改善。
侯瑞兰坚信,未来在社会的关爱和共同努力下,更多的残疾人将走出困境,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葫芦烙画,这一传统的艺术形式,将继续照亮残疾人的生活,为大家带来无尽的希望和可能。